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松和玉的诗经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1:08

1. 含有玉字的诗经诗句有哪些

首轮麦Cd6 :你好。

《诗经》有玉的诗句:

《召南 也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鄘风 君子偕老》:

。玉之瑱也,象之揥(tiì)也

《卫风 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郑风 有女同车》:

将翱 (áo)将翔,佩玉琼琚。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郑风 汾沮洳》: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小雅 秦风 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小雅 鸿雁之什 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 鸿雁之什 白驹》: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小雅 文王之什 旱麓》: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大雅 生民之什 公刘》: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小雅 生民之什 民劳》: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2. 诗经中带玉字的句子和玉的意义

1)白茅纯素,有女如玉。《野有死麕》

2)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君子偕老》

3)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竹竿》

4)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将翱将翔,佩玉将将。《有女同车》

5)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汾沮洳》

6)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戎》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

8)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棫朴》

9)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公刘》

10)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旱麓》

11)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民牢》

12)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终南》

13)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渭阳》

14)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白驹》

3. 诗经名句中形容玉的诗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诗经·卫风·淇奥》)

这是《诗经》的名篇“淇奥”的诗句,“匪”在这里作“斐”解释,即有文才的人。诗句解释为:那文采焕发的君子,如切磋、琢磨后的玉器一般俊美;那文采焕发的君子,耳垂上悬着晶莹的玉坠,鹿皮帽子上的缀玉如同星光闪烁;那文采焕发的君子,精神如同金锡,品格如同圭璧。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傩。(《诗经·卫风·竹竿》)

这是《诗经》“竹竿”中的诗句,傩,举止优雅,行有节度。诗句解释为:淇水在右边奔流,泉源在左边流淌,美人巧笑时露出洁白如玉的牙齿,身上挂着配玉显得是那样的婀娜多姿。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经·卫风·终南》

4. 《诗经》中描写“玉”的诗句有哪些

1.君子偕老 先秦:《诗经》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 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2.竹竿 先秦:《诗经》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3.有女同车 先秦:《诗经》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4.渭阳 先秦:《诗经》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5.终南 先秦:《诗经》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 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 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5. 诗经和田玉,大秦珠诗句

以下诗句供参考(源自网络)

屈原曾有赞美和田玉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在御制《和阗玉》诗中,乾隆写道:“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

为了使人形象地了解当时新疆开采山料玉的情景,他还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阗采玉图》山子(1765年),题诗于背面:“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时河水涸,捞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宁虑涉寒波。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卞和三献刖两足,审然天下应无玉。”

苏州工匠利用废玉料琢成的“桐荫仕女图”,乾隆非常欣赏这件品, 因而在底部阴刻乾隆帝御题文:“和阗贡玉,规其中作椀,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又完璞玉。御识。”及诗:“相材取椀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檐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温馨提示:
本文【松和玉的诗经】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浅谈诗经之美
洞察力的古诗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