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躬行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21:39

1. 告诉我们,多亲身实践的重要性的诗句

1、体现亲身实践重要性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4、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简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2. 和“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类似的名言有哪些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4、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6、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中)

7、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中)

8、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3. 诗经

诗经—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赏析: 本诗描写一位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 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

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 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第二、三节又写他的幻想,寄托着 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 何,尤其感人。诗经释义——汉广 作者:逍遥法道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 = 氵+廿+中+夫=氵+革+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老子》”,此或可为此处‘氵’旁之所出也。

‘廿’于古文意为‘二十’,正是字象两个‘十’字相连也,意为双实,是双成就也,两个可纵横衍化,是谓其多也。‘中’字位于‘汉’字之中节,是有中有节也,故可意为‘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此当为其大蕴所在,是寓意于其胸襟也。

夫 = 大+十。俗谓‘大丈夫’,乃‘夫’字成字之蕴也。

‘大’位于字之内底,道之大,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此独以内之‘大’微明之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是谓“自强不息”,“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故成其大也!‘十 = 丈’,是造化之端也;古人‘总角’之说当同于此也。‘夫’字,下立地则两足尊,上顶天则穿,是顶天立地之象也。

‘革’乃革新之谓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引自《大学》〕 ‘大’此同于上‘夫’字之解,然不妨深其一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广 = 广+黄 = 广 + 艹 + 一 + 由 + 八 ‘广’字字形:上一点象其一也,万法归一,万道源一!一横乃象于空间也,眼前一切平平也;一撇乃象时间,过程必曲折,是为斜也;时空之交织,是为广博之宇宙! ‘黄’,【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周易、坤卦》】,依于此可知,‘黄’字道义乃坤道之盛者也,是更始于大化也。

‘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为此之蕴也;是内修之至道也。‘由’,据孔圣之言“观其所以,察其所由,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可知,由乃形迹之始踪。

由字有田字之经纬,是井然成序也。出经纬而行,进取也,是为由字与田字之别也。

‘一’,此象平也,是谓所由至虚平若无端而不可察,是得道之至也。‘艹’,此乃双纵横共衍,是繁盛之意也。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乔木’与‘汉有游女’比兴相射类也,当同参之。以‘南有’为‘难有’,以‘汉有’为‘罕有’;是谓其希贵也!乔木乃高木,众之所趋,众之所伐,其成难得;游女乃闲适清高、自得而不拘,众之所爱,众之所求,非俗道可得也。

不可休息,谓不可作休养生息之求,以其难保,当易道而成之。(心自为息,音同于私,是谓不可作自私一我之求也。)

不可求思,同上,谓不可以霸道成之,反于大男人主义者是也。心田为思,是以轨辄设想成就,是为拘束。

唯当与之同游,比冀双飞是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谓游泳永远游不尽汉水之广!泳,一意游泳之泳,一意久长之永,是非长久之计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此当谓归而造船,于游女则谓来上我的船,于下诗中之马与驹正合此意。

思,乃此诗之眼也,谓其正思,而得无邪也哉!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船筏之利亦行不尽之长江之水!永,一谓源远流长,一谓万古长存、川流不息,反衬之,人有生老病死!于此当谓寻源归本,返朴归真,于游女则谓与我同到长江之源吧,是为下文之楚与蒌本无所谓有也。

方,一谓舟筏,一谓轨辄、礼矩,衍为困阻于自由大道之一切也,一谓伐,伐困阻之一切。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 众多抵触之荆楚也,其若生羽而能。

4. 有关德的古诗词

1、维德之行 先秦 诗经 《大明》

2、不过行俭德 唐 杜甫 《有感五首》

3、仲德在鸳行 唐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4、德山行 宋 王安石 《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5、德山行 宋 王安石 《诉衷情·莫言普化祗颠狂》

6、躬行四德 宋 无名氏 《十二时/忆少年》

7、儒雅皆传德教行 唐 唐思言 《和主司王起》

8、行式旧德推三友 唐 裴度 《西池送白二十二东归兼寄令狐相公联句》

9、学行可师贺德基《二贺诗》

10、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 宋 苏轼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11、漫行恐污德 宋 黄庭坚 《漫尉》

12、德人经行地 宋 陈与义 《再和》

13、空费行苇德 南北朝 鲍照 《从过旧宫诗》

14、德星行斗牛 宋 蔡肇 《送王左丞五绝》

15、脱遗皮行见骥德 宋陈长方 《题赵坦之唐人所画二马》

16、身行建德欢谣里 宋 陈造 《再次韵赠张德恭》

17、家德户行 宋 方回 《赵氏鄮山书院诗》

18、行增前德光 宋 郭印 《送计敏夫赴阙》

19、行高德钜齐回骞 宋 金君卿 《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20、行德自谓心无欺 宋 李石 《次韵何思召求中江县学额》

21、行不纯德 宋 欧阳修 《赠李士宁》

22、宣室行闻盛德诗 宋 强至 《送张如莹》

23、笃行舜德与尧仁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四首》

24、临济德山行棒喝 宋 释守净 《偈二十七首》

25、但行慈德解仇冤 宋 释印肃 《活人歌》

26、行以德绍 宋 释祖钦 《绍隆上人》

27、懿德贤行 宋 宋高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28、纯德备行 宋 宋高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29、不过行俭德 宋 苏泂 《简寄》

30、躬行盛德基王化 宋 汪应辰《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31、德邵年高前辈行 宋 王义山 《挽介堂胡知郡》

32、六德六行惟俱全 宋 阳枋 《回陆主簿贺生日诗》

33、制行有成德 宋 赵蕃 《悼刘仲远》

34、德水行穿竹影斜 宋 周燔 《定林寺》

5. 古诗《八阵图》《山中送别》《诗经,小雅,采薇》《读书示孑律》的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归来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采薇采薇,薇亦作2止3。曰4归曰归,岁亦莫5(mù)止。靡6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7(huáng)启居8,猃狁9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10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11,载12饥载渴。我戍13未定,靡(mǐ)使归聘14。采薇采薇,薇亦刚15止。曰归曰归,岁亦阳16止。王事靡17盬18(gǔ),不遑启处19。忧心孔20疚21,我行不来22! 彼尔维何?维常23之华。彼路24斯何?君子25之车。戎27车既驾,四牡28业业29。岂敢定居30?一月三捷31。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32。君子所依,小人26所腓33(féi)。四牡翼翼34,象弭35(mǐ)鱼服。岂不日戒36?猃狁孔棘37! 昔38我往43矣,杨柳依依39。今我来思40,雨(yù)雪霏霏41。行道迟迟42,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3]冬夜读书示子律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躬行】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