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诗所见有拼音的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7:33

1. 古诗所见带拼音

《suǒ jiàn 》

《所见》

zuò zhě :yuán méi

作者:袁枚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ì kǒu lì。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此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2. 古诗 所见 带拼音

所见suo'jian

清qing 袁枚yuan'mei

牧童/骑/黄牛,mu'tong'qi'huang'niu

歌声/振/林樾。ge'sheng'zhen'lin'yue

意欲/捕/鸣蝉,yi'yu'bu'ming'chan

忽然/闭口/立。hu'ran'bi'kou'li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3. 古诗《所见》全诗用拼音怎么拼

《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歌声振林樾(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意欲捕鸣蝉(yì yù bǔ míng chán),忽然闭口立(hū rán bì kǒu lì)。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4. 所见古诗带拼音注解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夜深篱落一灯明。

5. 带有拼音的古诗有哪些

1、敕勒歌chìlègē 北朝乐府běicháoyuèfǔ

敕勒川chìlèchuān,阴山下yīnshānxià,天似穹庐tiānshìqiónglú,笼盖四野lónggàisìyě。天苍苍tiāncāngcāng,野茫茫yěmángm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fēngchuīcǎodījiànniúyáng。

2、咏yǒng 鹅é 骆jià宾bīn王wáng.

鹅é 鹅é 鹅é,曲qǔ项xiàng向xiàng天tiān歌gē。白bái毛máo浮fú绿lǜ水shuǐ,红hóng掌zhǎng拨bō清qīng波bō。

3、咏yǒng 柳liǔ 贺知章hèzhīzhāng.

碧玉妆成一树高bìyùzhuāngchéngyīshùgāo,万条垂下绿丝绦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búzhīxìyèshuícáichū,二月春风似剪刀èryuèchūnfēngsìjiǎndāo。

4、登dēng鹳guàn雀què楼lóu 王wáng之zhī涣huàn.

白bái日rì依yī山shān尽jìn,黄huáng河hé入rù海hǎi流liú。欲yù穷qióng千qiān里lǐ目mù,更gèng上shàng一yì层céng楼lóu。

5、春chūn 晓xiǎo 孟浩然mènghàorán.

春眠不觉晓chūnmiánbùjuéxiǎo,处处闻啼鸟chùchùwéntíniǎo。夜来风雨声yèláifēngyǔshēng,花落知多少huāluòzhīduōshǎo。

6、出chū 塞sāi 王昌龄wángchānglíng.

秦时明月汉时关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万里长征人未还wànlǐchángzhēngrénwèihái。但使龙城飞将在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āngzài,不教胡马度阴山bújiāohúmǎdùyīnshān。

7、鹿lù 柴chái 王维wángwéi.

空山不见人kōngshānbújiànrén,但闻人语响dànwénrényǔxiǎng。返影入深林fǎnyǐngrùshēnlín,复照青苔上fùzhàoqīngtāishàng。

8、送元二使安西sòngyuánèrshǐānxī 王维wángwéi.

渭城朝雨浥轻尘wèichéngcháoyǔyàqīngchén,客舍青青柳色新kèshèqīngqīngliǔsèxīn。劝君更尽一杯酒quànjūngèngjìnyībēijiǔ,西出阳关无故人xīchūyángguānwúgùrén。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jiǔyuèjiǔrìyìshāndōngxiōngdì 王维wángwéi.

独在异乡为异客dúzàiyìxiāngwéiyìkè,每逢佳节倍思亲měiféngjiājiébèisīqīn。遥知兄弟登高处yáozhīxiōngdìdēnggāochù,遍插茱萸少一人biànchāzhūyúshǎoyīrén。

10、静夜思jìngyèsī 李白lǐbái.

床前明月光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疑是地上霜yíshìdìshàngshuāng。举头望明月jǔtóuwàngmíngyuè,低头思故乡dītóusīgùxiāng。

6. 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原文

zhōu yè shū suǒ jiàn

舟夜书所见

yuè hēi jiàn yú dēng ,gū guāng yī diǎn yíng。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wēi wēi fēng cù làng ,sàn zuò mǎn hé xīng。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查慎行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乡试,年四十有四。张文贞、李文贞等先后奏荐。四十一年,特旨召入直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顾赋性淡泊,常怀退志。

五十二年,引病归,家居十余年,于世事亦无干预,而登临啸歌之兴未衰,复南游,访尉陀无诸遗迹。诗更豪宕感激,入化超神。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查慎行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舟夜书所见》五言绝句。

7.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一、《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 yè shū suǒ jiàn 夜 书 所 见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 绍 翁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二、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三、赏析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

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

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

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

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

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

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

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

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

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四、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人,字嗣宗,号靖逸。

生于1194年,卒,不明。龙泉人。

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温馨提示:
本文【古诗所见有拼音的】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