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有关的诗词一首,供参考:
惜之
文/李者也
天地曾经丹青魅,万物盛极终将退。
绿荫渐浓红渐瘦,春光已暮夏犹未。
清风过林千芳辞,纷纷枝头百色坠。
游人拾得落英起,惜之而作衣之佩。
【注】新社花海,位于台中市新社区。设立于1915年,原为甘蔗园,2005年改造为花卉苗圃,种植薰衣草、鼠尾草、波斯菊、向日葵、一串红、醉蝶花、四季海棠等,四季皆有不同的花海,每年举办“新社花海节”,以“花”而知名,风光秀丽,尤其是春夏季节,更是迷人。
旁白: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这一计的产生本是出于一次善意的欺骗。但后来却被演变成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阴谋。瞒天过海之计,可大可小,它不仅被用于重要的战略战术,也被演变成生活中化解尴尬的智谋。乔良教授认为:瞒天过海之计,最重要的就是在于这个“瞒”字。因为欺瞒是所有计谋的共同特点。瞒天过海之计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应用的,它为什么被列为36 计之首,这一计利用了人性中的什么弱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防范呢?请听空军少将乔良教授的新解36 计之“瞒天过海”
a Va;|#VERW.cn m0{T8C6i%H%oL k(z
瞒天过海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我认为作者是有深意的。他为什么要把它列为第一计?因为我觉得瞒天过海,重在一个瞒字。实际上我们看一下,三十六计后面所有的计,都有这个特点。什么是瞒?瞒就是欺骗、遮掩、以假乱真、隐真示假。所有的计谋都有这个特点。瞒天过海讲的是当年唐太宗征高丽的事• 屠。他到达了海边,这个山西人,这一生中没有见过海,一见海他就犯晕。一个皇帝,一个统帅,还没出海自己先晕菜了,这杖怎么打。所以说,他的属下,他的手下们也很紧张。很为他着急,其中大将张士贵,就把他手下一个小伙计,就是事后赫赫有名的薛仁贵,那会还是个无名鼠辈,把他找来,他知道他很聪明。就他说:你看皇上,今天是这个样子了,连船都不敢上,见了水就犯晕,咱们想什么办法,能让他跟着我们一块儿渡过海去。最后薛仁贵又如此这般的耳语一翻。张士贵就来请皇帝说:现在有一个富翁,他愿意出咱们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但是这个人很想见见你,请你吃顿饭,赏个脸吧!皇帝一听有人给出这么多财力、物力答应了。答应赏脸。就跟着张士贵到了这个富翁的家。这一路上全都是布慢,全都是拿布遮着,你什么也看不到。然后到了这个人家以后,喝酒、吃饭,喝着、吃着,唐太宗就觉得有点不对头了,为什么呢?他感觉到好象大地在动,感觉到墙外面有风在吹,还听到好像有水的声音,他就让人,让他手下的将领,把布掀开看一看,这一看,他顿时傻了,他己经在海上了。原来是薛仁贵的计策,就是由于皇帝怕水,就千脆不让他见到水,用布把所有的船,全部都蒙起来,然后连皇上到海边的路都拿布蒙起来,一路把他引上船。一边喝着酒,不知不觉就开始渡海了,然后事后被人民叫做瞒天过海。所谓瞒天过海,就是瞒天子,瞒着天子让他渡过海去。以后就成了一个成语,成了一个典故。但这个故事并不精彩,我觉得,作为瞒天过海这个计,实际上是很精彩的。议百家_百家讲坛
只能发这么多字,其他的去参考资料里的网址看
迅雷里好象有全部讲稿.你自己去下吧. (一) 大江东去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
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
《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即将播出,敬请关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通过近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在本集节目中,易中天教授将就几个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为您梳理三国历史的多重形象。画龙点睛品三国,继往开来说三分。
易中天: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三国。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说起赤壁之战,我们就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这首词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它使我们想到三国时代的英雄气概、浪漫情怀。
苏东坡这首词是他47岁的时候在湖北黄州赤壁所写,黄州赤壁不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点苏东坡是知道的,因此他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就是有人这么说。但他还是写了这首词,因为当他站在黄州赤壁岸边,看着那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水的时候,他没法不想到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就说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时34岁,迎娶江东美女小乔已经十年,并非小乔初嫁了。但是苏东坡把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联系在一起,是要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所以下面说“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纶巾就是青丝做的头巾,这个打扮在当时是儒雅的表现。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呢,贵族和官员开始时髦穿戴平民的服饰,这就是戴头巾。如果是军事将领,而一身平民的服饰,羽扇纶巾,那就是儒将风采。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赤壁之战当时的场景,赤壁之战打响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部中国。
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个乱世英雄,他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获得了当时北部中国的统治权,这个时候他决定南下,一举剿灭盘踞在江东的异己力量,这就是孙权的军事集团。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他一统天下、九合诸侯的一个战略举措;而对于孙权集团来说,那可谓危急存亡之秋。
当时曹操亲提大军十几万人,号称八十万沙奔江东而来,列阵于长江的西北岸,地点是现在湖北省的赤壁市附近。当时曹操的军队在长江西北列阵,战舰连成一片,军旗在江风中飘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
而江东的君臣谈虎色变,魂飞魄散,胆颤心惊,纷纷向孙权提出立即投降曹操。但是34岁的青年将领周瑜却不把曹操的几十万人马放在眼里,他头上戴着青丝做的头巾,手上拿着羽毛做的扇子安之若素、指挥若定,谈笑风生之间曹操的几十万人马就灰飞烟灭了!不可一世的敌人就立即遁逃了。
* 通过以上易中天先生对《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年英雄形象。而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赤壁之战的主角应当是诸葛亮,周瑜不过是作为衬托诸葛亮智谋形象的配角而已,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
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英雄呢?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24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就是当时他们这个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孙策为孙郎。“郎”是小伙子的意思,这个时候呼他们为郎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招美女喜欢的,帅哥也都是喜欢美女的。
我们古人有两句话,自古美女爱英雄,自古嫦娥爱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欢的那就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孙策恰恰就是这样的少年英雄。而且,他们也都娶到了江东最美丽的女孩子,那就是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这个时候的周瑜真可谓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想想看吧,一个24岁的年轻人,担任了一个地方的高级将领,驰骋战场,建功立业,而且娶得这个地方最美丽的女孩子为妻,作为一个男人还有比这更令人羡慕的吗?连苏东坡提起这件事情来还表现出他的无限羡慕呐!我们去品读一下苏东坡的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家了”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反正我是羡慕他,你想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会去忌妒别人呢?我们忌妒他还差不多。
他又怎么可能因为忌妒别人而会被别人气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
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
赵晓岚: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历史人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我们称他为“后主”李煜。
李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首先是一个错位的帝王,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天生的情种。但我认为,这个李煜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什么呢?他是一个天才的、杰出的文学艺术家。
他所创作的歌词,几乎首首都上了那个时代的“最流行金曲榜”,其中有些歌词至今都是脍炙人口呀。我想在座的大家很多都听到过,可能还唱过。
比方说《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比如有一首《乌夜啼》,大家也可能比较熟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么李煜,他是怎样地把这多重的人生角色集于一身的呢?在他故国的雕栏玉砌边,他究竟留下了哪些令他永生难忘的往事?在他的传奇而复杂的一生中,他又品尝过什么不同于一般的滋味呢?要了解这些,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李煜的人生和心灵的真实世界。公元961年的7月,在南唐的首都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场盛大的登基典礼正在举行,一位名叫李从嘉的青年,身着黄袍,踩着红地毯,一步一步地向那张象征最高权力的龙椅走去。
从此他将拥有另一个新的名字--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就象征着他今后将要像太阳一样把他的光辉洒遍他的国土和人民。
我们想,这样的时刻有多少人是梦寐以求的,又有多少人为它争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呢。但是对于李煜来讲,这样得时刻绝对是个意外。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登基以后写给宋太祖得报告中间,我们就可以知道: 自出胶庠(xiang),心疏利禄,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胶庠是古代对学校的称呼,荫育就是指的庇护和抚育。
巢父、许由、伯夷、叔齐这四个人是古代宁做隐士也不当皇帝的高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自从出了学校,对功名利禄是心不在焉,靠着父亲和兄长的庇护和抚育,我的日子是过得自由自在,心里只希望追随着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的足迹,仰慕着他们,宁当隐士也不继承王位的高风亮节。
那么这个自小生长在皇宫,而且最终也登上了皇位的年轻人,他为什么连一点权力欲都没有呢? 赵晓岚: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任皇帝,历史上称为“中主”。这个李璟要论治国的本事,那时稀松平常。
不过写历史的人对他还算客气,有褒有贬,认为他有经营天下的志向,但可惜不会用人。在他领导期间,南唐曾经一度搞过扩张,想把南方的几个邻国都吃掉,但是因为用人不当,结果是得不偿失,所以当北方后周的部队来进攻南唐的时候,几乎打得他是跪地求饶,最后是以割地、赔款、称臣来收场。
在朝廷内政上,李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任用了像冯延巳这些“问题人物”,冯延巳这个人是很有文才的,也陪李璟读过书,但是品性却很成问题。他对上是溜须拍马,对同事和下级他就专横猖狂。
被当时的人视为朝廷的“五鬼四凶”之一。什么叫“四凶”呢?“四凶”是尧舜时代的四个恶名昭著的部族首领,后来就专门用来比喻凶狠贪婪的朝臣,“五鬼”多用来指同时狼狈为奸的五个人,在这里的“四凶”就是指当时南唐朝廷的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在加上一个查文徽,那就是“五鬼”。
据说有一次冯延巳和一个开国元老对骂,他就讽刺开国元老说,你有什么本事,你居然敢坐这么高的位置。那个元老他也不示弱,他就回敬他说,我只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书生,论玩文字的话,十个我也比不上你,要论唱歌、喝酒、说笑话,一百个我也比不上你,若是要比什么拍马屁、玩手段,那我永生永世都不是你的对手,不过,我虽然没有这些本事,但我对国家和人民没有害处,你有这些本事,你足以祸国殃民。
但是就像冯延巳这样的人,李璟他一直是偏心袒护。有人要弹劾冯延巳,他就出来和稀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
史书上曾表扬李璟是仁厚,其实就是说他心慈手软,该出手时不出手,讲人情不讲法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朝廷内部拉帮结派,内讧不断。
那么这样的朝政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李璟虽然没有把他的皇帝的本职工作做好,但是他在书法、诗词这些业余爱好上他是样样高手。
比方说书法吧,他的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样样都写得好。特别是隶书,他要模仿前代名家得那个手迹,连那个鉴宝专家都分辨不出来。
他写的词,现在只留下了五首,但首首都是精品,足以列入词坛名作家的排行榜。特别是什么呢?特别是他因为这些爱好,所以就对南唐的文化事业格外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去兴办学校,搜集图书,然后招揽这些文艺人才。
君臣之间还经常展开一些像研讨会一样的文艺活动。有一次冯延巳就写了一首词,其中有一个得意的名句,就叫做“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就开他的玩笑,他说,风把一池塘的春水吹皱了,关你什么事呢?冯延巳是很会拍马屁的,他马上接上去说,那可比不上陛下的“小楼吹砌玉笙寒”。这“小楼吹砌玉笙寒”正好是李璟一首词中的。
我也很喜欢,不过我比较喜欢看历史类的。
尤其是王立群滴。!哈哈。
下面是俺搜集到的~文学类~的全部内容:★《百家讲坛-鲁迅》 │ ├—第二集《金钱与革命-孔庆东》 │ ├—第六集《身陷重围-孔庆东》 │ ├—第三集《家变情仇-孔庆东》 │ ├—第四集《重出江湖-孔庆东》 │ ├—第五集《谁在吃人-孔庆东》 │ └—第一集《祥林嫂之死-孔庆东》 ★├—《百家讲坛_苏轼》 │ ├—第八集《手足之情-康震》 │ ├—第二集《初出茅庐-康震》 │ ├—第九集《东坡印象-康震》 │ ├—第六集《知难而退-康震》 │ ├—第七集《天伦之乐-康震》 │ ├—第三集《大难临头-康震》 │ ├—第十集《苏轼之死-康震》 │ ├—第四集《潇洒东坡-康震》 │ ├—第五集《东山再起-康震》 │ └—第一集《少年成名-康震》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新解红楼梦》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红楼六家谈》★《红楼梦里的配角》 ★《品读水浒传》★《鲁迅》★〈文学的个性〉★诗歌唐朝★周岭解密曹雪芹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老舍的文学地图〉 ★《陆游》 ★《从悲到喜说西厢〉〉 ★〈〈西厢记中的爱情〉〉★〈〈唐诗的故事〉〉 ★《杜甫的文化意义》★〈探秘中国汉字〉★〈马瑞芳说聊斋〉★〈孔庆东看金庸小说〉★〈方尔加讲孔子〉★《我读经典》★—人民网之《谈《论语》心得》篇 ★├—人物周刊之《于丹访谈》篇 ★├—儒道之争 ★├—市民学堂之《《论语》与现代生活》篇 ★于丹《论语》心得 │ ├—(八)《本色于丹》 │ ├—(二)《心灵之道》 │ ├—(六)《理想之道》 │ ├—(七)《人生之道》 │ ├—(三)《处世之道》 │ ├—(四)《君子之道》 │ ├—(五)《交友之道》 │ └—(一)《天地人之道》 ★于丹《庄子心得》 │ ├—八《谈笑论生死》 │ ├—二《境界有大小》 │ ├—九《心态与状态》 │ ├—六《总有路可走》 │ ├—七《坚持与顺应》 │ ├—三《感悟与超越》 │ ├—十《大道与自然》 │ ├—四《认识你自己》 │ ├—五《本性与物性》 │ └—一《庄子何其人》。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华情·古典情怀》诗意系列节目,由甘肃籍的总导演郭霁红精心打造并演绎。精选浩瀚文海中的古典诗词,加以名家诵读,精心解析,配以流行时尚的歌舞元素,延伸文学意境,凸显艺术氛围,钩沉出趣味无穷的历史掌故和轶闻传奇,让深奥渊博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千家7a64e58685e5aeb931333335303439万户。
百集大型电视片——中华古诗词
中华古诗词》(100集),投资千万,拍摄五年,实景拍摄,再现诗词中的真实场景,有诗人和诗中人物出现。一首诗一个音乐主题,著名作曲家深情创作。实地,实景,实物拍摄。全新的视角、唯美的追求、一流的影视,让你全方位地感受到中华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宋词演义
宋词演义剧情介绍:宋词演义全集,宋词演义百度影音在线观看.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瑰宝,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词人。本片内容主要以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秦观、苏轼、姜白石等宋词作家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生活与情感故事编写而成。如陆游戍边亲临前线,抗击金兵的爱国主义词篇,《钗头凤》中他和唐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中怀念妻子的故事;辛弃疾的《摸鱼儿》、《南乡子》等词所生发的爱国情怀与生活故事;陈亮与刘过的爱国主义词篇中的故事;李清照的《永遇乐》、《声声慢》等少女时期与长成后的情感与生活词篇,及怀念赵明诚词篇中发生的故事;岳飞的《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霖》、姜白石的《暗香》、《疏影》等词衍生的故事组成(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cctv的 [人文地图] 十二集电视片《诗词之旅》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