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一】 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 1.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2.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3.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4.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 5.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6.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7.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8. 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10.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11.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12.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1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4.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15.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16.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8.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19.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20.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21.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22.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2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4.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25.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26.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27.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28.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29.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30.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赏析:
梅尧臣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创作背景: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3、《端午》【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创作背景:
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张耒《和端午》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__苏轼《浣溪沙·端午》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陆游《乙卯重五诗》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端午》文秀(唐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屈原塔》苏轼(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3、《端午即事》文天祥(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端午日》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端午》李隆基(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译文: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
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赏析: 梅尧臣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创作背景: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
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3、《端午》【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创作背景: 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一】 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 1.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2.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3.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4.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 5.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6.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7.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8. 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10.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11.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12.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1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4.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15.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16.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8.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19.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20.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21.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22.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2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4.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25.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26.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27.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28.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29.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30.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和端午》
hé duān wǔ
宋代·张耒
sòng dài zhāng lěi。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