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初中学习 > 初中历史题库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辽与朝廷长期和好的局面缘于( )A北宋建立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岳飞被害

发布时间: 2024-07-08 23:39:55

题文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辽与朝廷长期和好的局面缘于(    )
A北宋建立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岳飞被害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宋辽澶渊之盟的认识,根据题目中“(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的信息,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经过长年累次的战争,最后在澶洲城下两国签订的一份休战协议。因澶洲其西有湖泊曰澶渊,澶州亦名澶渊郡,因地而名,史称“澶渊之盟”,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除了澶渊之盟的签订时间,影响外,学生还要知道: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考点

据学分高考专家说,试题““(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主要考查你对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考点的理解。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宋与辽的和战:
宋太宗统一中原和南方后,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亲自率兵向辽进攻。宋军包围了幽州城,并在高粱河向辽的援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负伤中箭仓惶逃走。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趁着辽朝内部矛盾重重,宋太宗再度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结果,出了中路军全身而退外,其余均被歼灭。从此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开始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
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与西夏的和战:
元昊称帝都,与宋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于是元昊请和。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檀渊之盟:


 

温馨提示:
本文【“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辽与朝廷长期和好的局面缘于( )A北宋建立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岳飞被害】由作者教育指南社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