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精选问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

发布时间: 2025-05-01 19:04
精选回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该诗句的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也比喻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王之涣,字季凌,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歌(部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也比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王之涣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歌(部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哪首诗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

在开元十年(722年)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 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哪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温馨提示:
本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由作者文化知识趣说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