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育儿习惯,让宝宝不再说话!99%家庭还在做,抓紧停下!1、家长代替成长,剥夺孩子开口机会当我们初次做一件事情时,总是非常生疏。经过数次训练之后,才能够慢慢做到游刃有余。语言发展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在不断地应用中逐渐发现问题,完善提升。
但是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孩子达到过这样的默契?
孩子抬手一指,你就把他需要的东西立时送了过来;
孩子哭了一声,你就知道孩子饿了、渴了或者要换纸尿裤了。
总之,孩子不用开口说话,“心有灵犀”的爸爸妈妈们就把他需要的东西解决了。
殊不知,这样的默契只会降低孩子说话的欲望,孩子没有说话的需求,当然容易出现说话晚的情况了。与此同时,因为缺少了应用的机会,语言系统的功能也就无法完善和精进。

2、户外运动和同龄玩伴少听得见才能说得出,看得见才能说得明。
视觉和听觉是语言输入的两大系统,在户外儿童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语言发育。
除此之外,大量的户外运动能够锻炼儿童的呼吸系统,并且户外开阔的空间,可以让孩子没有束缚的奔跑玩耍,因此能更好地促进前庭的发展。
前庭系统是核心系统,一旦失调,将直接影响儿童语言表达和语言逻辑。
而同龄玩伴之间的交流,更能有效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逻辑分析等能力。缺少同龄玩伴,也就再次堵上了一条儿童学习语言的通道。
3、父母缺乏深度交流,语言环境不佳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不断地模仿学习才能慢慢掌握开口说话的技巧,积累丰富的词汇量。而孩子们较好的语言训练师,就是父母。
假如父母“惜字如金”,不与孩子交流,则会直接导致孩子没有模仿对象,也就无法积累足够的语言原材料。
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原材料输入,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如何能开口说话呢?
儿童各项能力是呈阶梯式逐级向上发展的,基础能力不牢固,即使生命的本能驱使儿童向更高阶层发展,也无法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而语言表达能力,关乎着儿童未来在认知、社交以及融入社会等方方面面,一旦呈现落后之态,后续一连串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所以,上述五种错误带养方式,各位家长一定要尽力避免。如果孩子已经存在语言发育障碍,那么则需要尽快找到问题根源,进行针对性的言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