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化经济、推动转型、扶贫脱贫的重要引擎,更是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闻、陶怡情操、解决需求的广泛共识。随着时代持续前进,社会快速进步,协调发展早已成为中国百姓的福祉。
从S省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到K市经开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再到河北雄安新区用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各地在协调发展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显著优化了经济结构、改善了文化环境、增进了人民幸福。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无不指示出要着力塑造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社会平衡发展!
区域协调大合唱,让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能否实现社会之中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基本态势,是检验区域是否平衡、协调、和谐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地区之间文化、政治、情感的碰撞,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经济水平,且相比单一发展速度更能奏响华丽乐章。正如粤港澳大湾区在法律、服务、政策、人才方面的规划建设,有效促进了三地交流,实现了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将区域之间形成概念联系,全方位统筹协调,各地以宏观目标为基准点,实行符合本地的特色发展模式,让新版图更加清晰。
两个文明齐步走,让小康目标渐行渐近。除了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外,更不能忽视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平衡、互补。众所众知,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关键之年,而此目标的落实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是精神文化生活充裕、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可见,能否掂量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份量,以此平衡好两者关系,对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时代列车风驰电掣、时代面貌日新月异,协调发展应当站在时代列车的火车头上,平衡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共进、实现文明交融,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无所畏惧,将其理念深深熔铸在发展基因与血脉之中,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更加强劲的新篇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