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天水市统计局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甘肃省 和地方各级人民 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记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为3262548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 有家庭户[4]815231户,家庭户人口为308242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0人减少052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45313人,占5043%;女性人口为1617235人,占4957%。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616下降为10174。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80066人,占2084%;15-64岁人口为2325116人,占71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7366人,占7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6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378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615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5705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249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540人上升为471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7917人上升为1108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3417人上升为3240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0127人下降为3348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41531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5282人,文盲率[5]由1420%下降为1047%,下降373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天水市 3262548人
秦州区 643906人
麦积区 553268人
清水县 266908人
秦安县 515423人
甘谷县 559712人
武山县 437268人
张家川县 286063人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 常住人口是指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县地属秦。
春秋(前770-前477),县地分属邽、冀两县。
战国(前477-前221),县地属陇西郡。
秦(前221一前206),县地属陇西郡。
西汉(前206—25),汉承秦制,以郡辖县,郡国并行。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陇西郡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治)。
当时天水郡辖16县,县治在今秦安境的有街泉县(治今陇城镇)、成纪县(治今叶堡川)、略阳道(治今五营乡蔡河村)。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分全国为13州部(监察区),县地属凉州天水郡。
初始元年(8)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县地属填戎郡。
更始元年(23),成纪人隗嚣应更始帝刘玄聚众十万反对王莽,攻占了平襄,建立了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县地隗嚣占据达十年之久。
东汉(25—220),刘秀称帝后,为实现其统一大业,于建武八年(32)亲征陇上,占了略阳道故城,陇右失地复归东汉。
光武中兴,以官多役烦,省并天下郡、县、道治地。
在今秦安境内废略阳道,置略阳县(街泉县改名)。
移凉州治于陇(今张家川治)。
建武中元元年(56),划成纪县地为显亲侯窦固的侯国封地。
明帝永平十六年(73),天水郡改名汉炳郡,治冀县(今甘谷县),辖13城(县),县治在今秦安境内的略阳县、成纪县。
三国(220-280),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复汉阳郡为天水郡(治冀县),分雍州的陇右部分为秦州,县地属秦州天水郡。
黄初二年(221),从天水郡分置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县东南)。
改置显亲侯国地为显亲县(今县东北)。
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
成纪县显亲县属秦州天水郡。
略阳县属秦州广魏郡。
西晋(265—317),晋武帝泰始五年(269),以雍州陇右的陇西、南安、天水、略阳等七郡置秦州,领六郡24县。
今秦安境内并存三县,属两郡管辖。
成纪县、显新县(显亲县改名)属秦州天水郡;略阳县属秦州略阳郡(广魏郡改名,治临渭)。
东晋十六国(317—420),晋末大乱,郡县治地多变,县地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领属。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县地属前赵。
成帝咸和三年(328),前赵被后赵所灭,县地属后赵。
穆帝永和七年(351),符健在长安称帝,建立前秦,县地属前秦。
孝武帝太元十年(385),乞伏国仁建立西秦,县地属西秦。
安帝隆安四年(400),县地被后秦主姚兴所据。
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刘裕灭秦,县地归东晋。
第二年,夏赫连勃勃入侵,县地被夏占领。
南北朝(420—589),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北魏统一北方,县地属北魏。
太平真君八年(447),将显新县并入安戎后复建,临渭县并入陇城县(略阳县改名)。
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
成纪县、显新县属秦州天水郡;陇城县属秦州略阳郡,郡治安戎县(今张家川县龙山镇)。
北魏废除成纪县,新置安阳县(治今古城乡),兼设安阳郡,安阳郡辖安阳县、乌水县(今县西北)。
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县地属西魏。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略阳郡(治陇城)移治陇城县,陇城县改名略阳县。
在安阳郡增置北泰州。
恭帝大统四年(557),县地属北周。
北周废除显新县,恢复成纪县,属略阳郡。
隋朝(581—618)。
隋初,废郡为州。
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除略阳郡。
略阳县改名河阳县。
开皇六年(586)恢复显新县(即显亲),河阳县改名陇城县。
开皇十八年(598)安阳郡废,安阳县改名长川县。
炀帝大业三年(607)废除显新县,与乌水县一同并入长川县。
此时,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
成纪县、陇城县属天水郡,长川县属陇西郡。
大业九年(613),金城府校尉薛举,称帝天水,县地被薛举占领。
唐朝(618—907),高祖武德元年(618),讨平薛举,县地属唐。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二年(619),以陇城县置文州,县境内l州2县。
武德八年(625),改文州为陇城县,属秦州。
太宗贞观元年(627),在州之上分全国为10道(监察区),县地属陇右道秦州。
贞观六年(632),废长川县,并入陇城县。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因地震,秦州移治成纪县的敬亲川(今叶堡川),因陇水南侵,成纪亦迁新城。
天宝元年(742),秦州复移治上邽,改秦州为天水郡,辖成纪、陇城、上邽、伏羌、清水五县。
肃宗乾元元年(758),改天水郡为秦州。
代宗宝应元年(762),陇右被吐蕃占领,县地城廓皆毁,百姓被逼身穿胡服,大半被沦为奴隶,时间长达87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沦陷地收归唐朝。
懿宗咸通四年(863)废除陇城县。
昭宗景福二年(893),秦、陇、风、岐等15州,为风翔节度使李茂贞所据。
五代(907—960),前蜀高祖永平五年(915),前蜀主王建收复李茂贞占领之地,县地属前蜀。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李存勖灭前蜀,县地属后唐。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就归化镇复置陇城县,治所在秦州东的东柯谷(今北道区马跑泉西)。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石敬唐灭后唐建立后晋,县地属后晋。
后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契丹灭后晋,第二年,雄武军节度使何建斩契丹使者,以秦、成、阶3州投降后蜀,县地属后蜀。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柴荣下诏伐蜀,取秦、成、凤、阶4州,县地属后周。
宋朝(960—1279),初仍袭唐制,分全国为10道。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雄武军节度。
太宗太平兴国后移成纪县治于上邽。
后废天水郡,而以成纪名郡。
有显亲川之成纪,有秦州附廓之成纪。
太宗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分领府、州、县、军、监。
县地属陕西路秦州雄武军节度。
仁宗庆历五年(1045),置陇城寨(治今陇城镇)。
英宗治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今属通渭县)。
神宗熙宁五年(1072),从陕西路分置秦风路(治秦州)和永兴路,县地属秦凤路秦州雄武军节度。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县地陷于金。
绍兴九年(1139)被南宋收复。
绍兴十二年(1142)以渭河为界,割秦州一半予金,县地属金。
当时的秦州有“汉四番八”(属宋者称汉,属金者称番)之说。
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秦凤路改称熙秦路。
金人占领县地后,以秦寨为秦安城。
金正隆二年(1157),以秦安城、腊家城始置秦安县(治今兴国镇)。
秦安作为县名由此开始。
同时析置鸡川县。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熙秦路改称风翔路,秦州隶属风翔路,改陇城寨为县。
秦州统领秦安、陇城、鸡川等8县。
秦安县属风翔路秦州管辖。
元朝(1271—1368),始设行中书省,以省辖路,路辖州(府),州辖县。
世祖至元七年(1270),将陇城县、鸡川县并入秦安县。
至此,秦安始为一县,为秦州管辖。
至元十八年(1281),分置陕西、甘肃两个行中书省,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管辖。
明朝(1368-1644)洪武二年(1369),巩昌府直隶陕西行中书省,秦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府秦州管辖。
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统各府州县,废甘肃行中书省。
秦安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管辖。
清朝(1644—1911)康熙二年(1663),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泰安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管辖。
康熙八年(1669),陕甘分省,秦安县属甘肃巩昌府秦州管辖。
雍正七年(1729),升秦州为秦州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等5县。
光绪二年(1876),秦安县属甘肃省巩秦阶道直隶秦州管辖。
中华民国(1912-1949),民国2年(1913),北京 推行省、县两级制,暂存道制,以联络督导。
改巩秦阶道为陇南道。
民国3年,改陇南道为渭川道(治今秦州区),统领秦安等14县。
民国16年,南京国民 废道设行政区,实行省、县两级制,秦安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管辖。
民国24年,全省划设7个行政区,天水为第四区,秦安县属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区管辖,直至秦安解放。
解放后,实行省(市)、县(市)两级制。
并设有大行政区、专区、区三级派出机构。
1949年8月3日秦安县解放后,属甘肃省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管辖。
1951年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改称为天水区,辖秦安等12个县(市)。
1955年天水区改称为天水专区,辖秦安县等13县(市)。
1969年天水专区改称为天水地区,辖秦安县等11个县(市)。
1985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设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辖秦安县等5县2区。
1985年8月至2006年元月,建置区划无变动。
李特(?-303),字玄休,略阳(今秦安县东人)。
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经汉中入蜀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
到达汉中后,朝廷强迫流民限期归还本乡,并且在归路上设关,夺流民的财物。
李特屡次为流民请求放宽期限,流民感激而推举李特为首领,于永宁元年(301)在绵竹(今四川绵竹县)聚众2万,请示益州刺史罗尚延期到秋后再还乡。
罗尚率兵3万袭击,被埋伏的流民猛烈还击,晋军大败。
于是六郡人推李特为主,行镇北大将军,其弟李流为行镇东将军,并决定攻取广汉(今四川广汉县)。
随后,又向成都进攻。
晋朝廷派几路军队进攻李特。
李特部署兵力,分头抵战,连战多日,使各路晋军都遭到失败。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李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号建初,在境内进行赦免。
李特还在毗桥部署兵力,向成都进攻。
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太守徐俭投降交出小城,而罗尚占据大城负隅抵抗。
惠帝太安二年(303),罗尚组织了大量的兵力进攻李特,连战二日,李特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杀。
李特在位2年,他的儿子李雄僭称王,追谥李特为景王,帝号为景皇帝,庙号始祖。
李雄(272-333),字仲隽,李特的第三子。
年轻时以烈气出名,每次回乡里,有识之士都很器重他。
李特带领流民在四川起义,李雄积极响应,并在起义军中担任前将军。
李特和李流牺牲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今四川)牧、建都郫城。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平西将军罗尚派兵攻打李雄,李雄击败罗尚的进攻,占领了成都,僭称成都王,在境内特赦,建年号为建兴,废除西晋的法规,设立约法7章。
封拜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宰及其他各类职官。
惠帝凶熙元年(306),李雄僭即帝位,改年号太武,国号成。
建国草创,无法式可模仿,李雄积极接纳各位大臣的意见,地位愈加巩固。
于是,李雄派部将攻打汉中及成都南部的汉嘉、涪陵等地,都全部收复。
益州逐渐安居。
晋朝廷劝李雄除去尊号,分封属国,李雄以对朝廷无功而谢辞。
李雄在位30年。
他秉性宽厚,简刑约法,政事宽和,甚有名称。
当时全国大乱,唯有四川成都战事稀少。
于是,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政事之暇,他还手不释卷。
民赋规定每岁男丁纳谷三斛,女丁折半,疫病人又折半,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
一时,事少役稀,百姓富实,闾门不闭,无相侵盗。
东晋成帝咸和八年(333),李雄患病而死。
谥为武帝,庙号太守。
其子李期杀李班自称皇帝。
咸康四年(338),李寿杀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
李渊(566-635),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
7岁时就袭爵唐国公,青年时代李渊就养成了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仕容众的性格。
隋朝建立政权后,李渊历任谯(今安徽毫县)、陇(今陕西陇县)、岐(今陕西凤翔)三州刺史。
隋炀帝大业初年,李渊担任荥阳(今河南郑州市)、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如为殿中少监、卫尉少卿。
杨玄感反叛时,隋炀帝让李渊担任弘化(今甘肃庄浪县)郡太守,并兼管右诸军事。
他践历中外,宽简待人,甚得人心,所以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授给他山西、河东宣尉大使的官职,十三年(617)又改任太原留守。
此时,隋朝荒*无道,朝 败,战争不断发生。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私下结识豪杰,招纳亡命,准备举兵造反。
李渊起初不同意,后来才答应,并积极组织发展势力,待机行事。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随即起事,建置大将军府,设三军,并向诸 下檄文,号称“义兵”。
他亲自率兵3万,从太原出发向关中地区进发,一路上“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
至龙门,突厥始毕可汗派兵500人、马2000匹于刘文静会合援助,队伍日益壮大。
由此,李渊渡黄河,由三辅直捣关中。
所经之地,无不降服。
十一月,李渊攻开京城长安。
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在国内进行大赦,改元为义宁。
后李渊被诏加为假黄越、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理全国的万事大机。
第二年(618)五月,李渊在“百僚上表劝进,至于再三”的情况下,即皇帝位,国号唐,改元武德,仍建都长安。
唐朝建立后,李渊改郡为州,改刺史为太守,实行道、州、县三级建置。
废除隋朝大业律令。
实行均田和租庸调法,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他还大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同时着力征伐陇右、河北、河南等地的割据势力,使全国得到了统一。
李渊在位9年,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五月崩,谥号光孝帝,庙号高祖。
李世民(598-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
李渊的第二子,聪明英武,有大志,而又能屈节下士。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李世民推财养士,结纳豪杰。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渊在李世民的极力督促下,于太原起兵。
李世民任右领大都督、敦煌郡公。
他统领右三军从太原出发,渡黄河,直赴长安,一路英勇抗战,战功卓著,队伍壮大,一举攻破长安。
是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唐中朝中功劳最大的一位。
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并担任尚书令。
唐王朝建立初期,为消灭割据势力,李世民又进行了征伐活动,征战不息。
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平定陇右的薛仕杲,打败洛阳的刘武周,俘虏王世充和窦建德,使全国统一。
武德九年(626)六月,皇太子李建成和刘王李元吉打算谋害李世民,为此,李世民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渊感到非常吃惊,于是立李世民为太子,朝廷的所有大事都由他去断决。
八月,李渊传位于李世民,改元贞观。
李世民即位后,励精图治,以隋朝的灭亡作为一面宝鉴,认识到劳动民众的巨大威力,他经常以民众和国家的关系去教育朝臣和子女们去爱护人民。
他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
他积极纳谏,从谏如流,虚心听取朝臣们不同的或反对的意见。
在用人方面他能知人用人,大胆选拔有识之士,不嫌出身贫寒,不计较旧怨。
他确立了一套科举制度,使朝廷人才济济,天下豪杰尽为所用。
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生产发展迅速的良好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特别注重发展民族间的关系,与其进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贞观十五年(641),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使汉 族间的关系亲密。
李世民还采取开放的政策,通过“丝绸之路”和海道,沟通亚欧,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李世民统治的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繁荣强盛的朝代。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崩,传位太子李治。
谥号广孝帝,庙号太宗。
平阳公主,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李渊的第三个女儿。
隋朝末年,太原留守李渊,带兵起义。
平阳公主得知消息后,便召集家人反复商议,认为坐等长安或者隐藏在其他地方,均为下策,只有尽快组建一支队伍,从军事上支持父亲和丈夫正在开创的大业,尽一点女儿和妻子微薄的力量,这才是上策。
于是,她便风尘仆仆地赶到旧居鄂县(今陕西户县)庄所,“散家资,招纳山中亡命”,组建了数百人的队伍,按照“将在谋,兵在勇,治军在严”的带兵道理,对部队进行严格的训练。
同时,招降何潘仕带领隋朝的数万人部队。
又联合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拥有万余人部队的神通。
三支军队会合后,很快攻占了鄂县县城。
迫使周至、武功和兴平3县毅然顺从。
这里,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7万余人。
此时,李渊的部队已渡过黄河,迅速向长安推进,平阳公主便派人去迎接李渊。
随便她带领万余人在渭河以北和李世民会合,并一举攻克西北要地,基本荡平了长安周转的隋王朝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此后,平阳公主留在府内,继续保卫着京师安全。
她的队伍纪律严明,斗志不减,深得人们的称赞。
人们尊敬地称她的军队为“娘子军”。
武德元年(623)二月,平阳公主去世。
为悼念这位巾帼功臣,李渊下诏,突破了古代“妇女元鼓次”的葬礼,由军乐开道,文武大臣护送灵柩,擎旗队、举剑队和武士队夹道而行进行隆重葬礼,并谥封为昭。
李隆基(685-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
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
他体态英俊魁梧,性格英武果断,善于骑射,学识广泛,多才多艺,尤其对音乐、历象和书法造诣很深。
武则天垂拱三年(687),李隆基3岁就被封为楚王,长寿二年(694)改封为临淄郡王,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升迁为卫尉少卿,后兼路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此时,唐中宗刚即位,昏懦均能,朝廷政权被韦皇后把持。
韦皇后昏暴,谋害唐旧臣,驱逐宰相魏元忠,大卖官职,使朝廷政治一片混乱。
为此,李隆基募集一批人,罢官回京师,但仍秘密召集勇士,待机行事。
景龙四年(710),韦皇后合谋杀死唐中宗而亲临朝政,李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中,杀韦皇后,肃清朝廷中腐败集团的势力,使唐睿宗二次即位。
睿宗即位后,立李隆基为太子,并让其 干预朝政大事。
延和元年(712),唐睿宗让位李隆基即皇帝位。
第二年改元为开元。
从开元元年(713)到开元二十四年(736),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他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所用宰相,先后有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都各有所长,直言谏诤,补救缺政。
开元初年,黄河南北连年发生蝗灾,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物价飞涨,政局动荡。
李隆基积极采纳宰相姚崇的建议,破除当时的许多迷信说法,发动群众捕杀蝗虫,公开奖励治蝗者,有效地制止了蝗灾。
在农业生产上,他鼓励人们重视农桑,积极发展生产;在政治制度上,他改革武则天以来的弊政,“黜酷吏,罢汰冗官”;他还厉行节约,躬行节俭。
于是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科学和文化事业兴旺,杰出的诗人、史学家、画家、音乐家、天文学家等比比皆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唐文化,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李隆基产生骄奢之心,懒得亲自处理政事,一心想纵欲享乐。
他重用李林甫作宰相,政事全委托李林甫去。
加之杨玉环进宫被封为贵妃,李隆基宠爱无比,从此昏迷在声色中,对政事一概不问。
李林甫死后,李隆基任用杨国忠为宰相,致使政治愈加腐败,经济开始下跌,财政危机。
朝廷设法搜刮民户,议定租赋,横征暴敛。
另外在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李降基仓皇逃往蜀郡避难。
皇太子李享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称帝。
他重新集聚力量,平息了叛乱,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唐肃宗至德三载(758),李隆基自蜀郡返回长安,在愁苦忧伤中郁郁死去。
庙号玄宗。
唐王朝自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
小说主人公是秦虎秦安的书名叫《小侯爷发配充军》。
小说《小侯爷发配充军》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秦虎咳嗽了一声,抱拳行礼:“属下秦虎参加百夫长,愿意对您唯命是从。”“哦。”李孝坤皱了皱眉头,心想,这小子怎么和传说中不大一样啊。要知道京城那边可是有人找过他,让他无论如何要整死秦虎。
相关情节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我是最了解的,我来一一给你作答:
1、天水师范学院的主页:>
是可以打开的,新生查询:>
也是可以打开的。
2、报到时间是:8月20号,完了就是两周的军训,之后就正式开学了。
3、天水师范学院目前的发展正处在黄金时期,00年升本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个人的发展除了环境外,更应该靠自己的努力了。
4、天水,地处甘肃东部,东接陕西宝鸡市,气候非常好,可以说是西北最好的,水资源很丰富的,您来了就会知道的。水质挺好的,您可以百度下“天水白娃娃”就会知道详情的。
5、天水师范学院目前教师中有一半是硕博士毕业,教师整体情况较年轻,年富力强。
6、天水市图书馆离学校很近,不到十分钟的公交车,图书很丰富。而且学校的邵逸夫图书馆资源也算可以了,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新较快。
7、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在这里取得很好的发展和收获。祝好运!
问题一:兰州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有那些 省级示范高中著名的有:师大附中、兰州一中、兰州二中、兰州三十三中(兰大附中)、兰炼一中、兰炼二中
问题二:兰州有哪些省重点高中 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
第一批:1 4所(2000年命名)
兰州一中 西北师大附中 兰州三十三中 兰铁一中
兰炼一中 兰化一中 长庆一中 庆阳一中
平凉一中 武威一中 民乐一中 金川公司一中
酒泉中学 天水一中
第二批:1 0所(2002年命名)
兰州二中 酒钢三中 张掖二中 永昌县一中
民勤县一中 武威铁中 靖远一中 静宁一中
甘谷一中 天水市第九中学(原天水铁一中,2005年10 月更名)
笫三批:1 2所(2004年命名)
敦煌中学 嘉峪关一中 张掖中学 金昌市一中
兰州西北中学 榆中县一中 白银市一中 白银公司一中
会宁县一中 定西市一中 泾川县一中 高台县一中
第四批:5所(2006年1月命名)
兰州市外国语高中 临泽县一中 天水市二中 武威六中
金塔县中学
第五批:5所(2006年12月命名)
庄浪县一中 武威二中
1999-2008中国甘肃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状元人数
1 兰州一中 甘肃 3
2 白银公司二中 甘肃 2
皋兰一中 甘肃 2
嘉峪关酒钢三中 甘肃 2
甘肃酒钢二中 甘肃 1
会宁县第二中学 甘肃 1
会宁县第一中学 甘肃 1
嘉峪关一中 甘肃 1
靖远矿物局一中 甘肃 1
兰州二中 甘肃 1
兰州炼油化工厂一中 甘肃 1
兰州铁路一中 甘肃 1
临洮中学 甘肃 1
庆阳陇东中学 甘肃 1
张掖中学 甘肃 1
庄浪一中 甘肃 1
问题三:兰州市市级高中有哪几所 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一中,二中,三十三,铁一,外国语,西北,师大附中,炼一,炼二,化一 , 榆中一 11所
兰州市市级高中就很多了:兰州五中、七中、三中、十中、四中、二十七中、成功、万里、十三中等
问题四:现在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有哪些,市级呢 省级:甘肃省三十六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名单兰州市第一中学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三十三中兰化一中兰铁一中兰炼一中天水一中金川公司一中酒泉中学民乐一中武威一中平凉一中庆阳一中长庆一中张掖市第二中学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靖远县第一中学武威南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静宁县第一中学兰州市第二中学酒泉钢铁公司第三中学天水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甘谷县第一中学民勤一中会宁县一中张掖中学白银市一中金昌市一中定西市一中泾川县一中榆中县一中兰州西北中学敦煌中学嘉峪关市一中高台县一中白银公司一中;市级的比较多了:兰州二中、五中、民族中学等!
问题五:甘肃省有多少所省级级示范性高中? 还有静宁一中,平凉市第一没的说,可以和兰大附中作比较,看看谁强!
问题六:兰州市里哪个高中好? 最好的是西北师大附中 其次为兰州一中(略逊 但这两所是一个档次的学校)
之后有兰炼一中 兰化一中 兰大附中 兰炼二中 兰州二中 兰铁一中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从高到低)按往年高考平均分及一,二本上线率来看 炼一与化一基本持平 非要严格来讲 可以说是兰州市第3的学校
(仅论高考成绩 不论入口分数)兰大附中(33)虽录取分数高 但一本上线率低于炼二 二本上线率高于炼二 实与炼二为同一档(仅论高考成绩)33录取分数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处城关 二中略次于以上两所 而铁一又略次于二中 外高又次于铁一
兰州西北中学 虽名为省级示范 但近几年成绩 实为较好的市级学校水平 二十七中为所谓“城区独立高中” 部分享受省级学校政策 情况与西北类似
至于市级学校 强烈推荐兰化三中及兰州交大东方中学 其初中都是兰州市极好的学校 高中虽然社会认同度不高 但每年一二本上线率远高于普通市属市级示范性高中 与部分较次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持平
其他市属中学 如三 五 七 八 九 十中 等情况接近 都不太好 其录取分数基本就是每年兰州市最低普高录取控制线 可以归类为最最为普通的高中学校
如果您是为了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择校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如果有能力 最好是选择师大附中或兰州一中 视学校离住所远近而定
成绩不够附中或一中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您可以优先考虑西固的三所学校(炼一 化一 炼二)每年高考成绩都优于城关区的学校不少 在城关区的学校中 按照33 二中 铁一的顺序来选择 其他的省级示范学校 个人实在是不太建议 一定要去的话 就按外高 二十七 西北的顺序吧 但说实话 它们其实不如东方 化三
如果成绩不够省级示范 强烈建议东方以及化三 其成绩丝毫不逊于某些省级示范高中 今年一本上线率在40-50% 二本上线率在70-80% 当然其中会有部分挂学籍等因素 但也大致差不多了 而其入口成绩并不高 说明学校的培养是较为成功的 又因为它们的初中部分都比较好 所以学校风气也会较其他学校好一些
如果成绩不够东方或是化三 可以选择离家近 口碑相对还较为可以的市属学校 这些学校都差不多的 但是我更建议为了您以后的发展 可以选择复读一年 只要复读期间真正努力学习 第二年考上师大附中 兰州一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炼一 化一 33之类的省级示范更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不然的话 初中基础不牢固 高中师资 学习氛围又不好 3年后是很难考上好的高校的
本人初中就读于东方 现在在化一 中考前的一段时间仔细研究了兰州市各个高中学校状况 历年考高成绩及兰州市中考政策 在网上搜集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对兰州市高中学校的现状可以说还是稍微有一点研究的 您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是想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兰州市高中学校近些年高考成绩的资料 可以留下您的邮箱或qq等 或者给我发邮件 我会为您解答及提供2009 10 11 12年兰州市主要高中学校上线率统计 即所谓“XX年兰州市教育质量报告”
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这里是一张2009年兰州市部分学校上线率的统计 您可以参考下 当然现在情况会稍微有所变化
在这里 也希望我“黑”过的学校的同学或者是校友们 不要太过介意 这里仅仅是以近几年高考上线率为标准 并不能代表一个学校的全部
问题七:兰州市重点高中有哪些? 兰化一中录取分数线是5815分、兰炼一中录取分数是578分,兰州三十三中录取分数是5605、兰州二中录取分数是5415、西北中学录取分数是500分、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录取分数是500分。
问题八:兰州中学都有哪些 兰州绿茵学校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桃树坪的兰州绿荫高考辅导学校,拥有独立校园,远离闹市区,环境优雅,学习和生活设施齐全,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校园里,楼庭,教室,办公室,宿舍,到处充溢着浓浓的文化联系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桃树坪397号
兰州四十六中
校舍占地在面积9400m2,建筑面积46500 m2(其中96年加层290多m2),拥有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有自然实验、电教、音乐、美术、图书阅览、多功能等专用教室,还有活动室、食堂、浴室、联系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大雁滩54号
兰州市第十九中学
学校占地4862平方米,建筑面积6579平方米,有教学班24个,1100名学生,教职工111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3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82人。教学设备齐全配联系地址:顶兰州市武都路西段409号
兰州第七中学
简介近几年来,在市委、市 的关怀下,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务实、创新的姿态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硬件建设,在市 、市教委拨款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又多方自筹资金200多万联系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158号
兰州城关区铁设中学
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原名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兰州中学(简称铁设中学),是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于1960年创建的一所完全中学。2002年被兰州市人民 命名为“兰州市示范性学校”。2006年移交兰州市人民联系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西街38号
天庆实验中学
天庆实验中学位于兰州市雁滩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庆嘉园・太阳岛内,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是由兰州市示范中学兰铁四中与著名房地产企业天庆集团联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联系地址: 兰州城关区庆嘉园太阳岛内
兰州城关区第十九中
兰州市第十九中学位于武都路西段409号,在繁华西关什子的东南端,具有先天的交通便利条件。其前身为武都路小学(戴帽中学),1971年7月正式成立武都路中学(含初中与普高);1985年8月改为兰州市第十九联系地址: 兰州城关区武都路409号
兰州城关区民族中学
兰州民族中学是市属完全中学,是兰州市人民 命名的“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和“市级文明单位”。学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市区中心南滨河东路,黄河中山铁桥附近,与白塔山隔河相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校教联系地址: 兰州城关区南滨河东路937号
兰州市城关区三十七中
三十七中又称女子职业学校,后来又演变成兰州市艺术学校,有很多专业、幼师、音乐、乐器、舞蹈、美术、影模等等其中舞蹈最为有名(在中专院校里),听起来这个学校好像有点复杂,有普中生又有艺术生,但是学校管理非联系地址: 106路东行(西站-鱼池口小商品批发市场),117路上行(五泉广场-兰东建材批发市场),117路下行(兰东建材批发市场-五泉广场),12路(五泉广场-东岗世纪新村)
兰州城关区十一中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坐落于兰州市中心广场东口,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地址:兰州市平凉路483号。 学校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在抓好硬件建联系地址: 兰州市中心广场东口
兰州西固区二十八中
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系兰州市市级示范性学校。现有学生1632人,其中初中971人。学校共有3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9个教学班,每班平均人数不超过55人。学校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4平>>
问题九:甘肃省有多少所省级级示范性高中? 10分 第一批:14所(2000年命名)
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三十三中、兰铁一中、兰炼一中、兰化一中、长庆一中、庆阳一中、平凉一中、武威一中、民乐一中、金川公司一中、酒泉中学、天水一中
第二批:10所(2002年命名)
兰州二中、酒钢三中、张掖二中、永昌县一中、民勤县一中、武威铁中、靖远一中、静宁一中、甘谷一中、天水市第九中学(原天水铁一中,2005年10 月更名)
笫三批:12所(2004年命名)
敦煌中学 、嘉峪关一中、张掖中学、金昌市一中、兰州西北中学、榆中县一中、白银市一中、白银公司一中、会宁县一中、定西市一中、泾川县一中、高台县一中
第四批:5所(2006年1月命名)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临泽县一中、天水市二中、武威六中、金塔县中学
第五批:5所(2006年12月命名)
庄浪县一中、武威二中
第六批:5所(2009年5月命名)
临洮中学、兰炼二中(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陇西县一中、互银市实验中学、临夏中学
第七批:3所(2013年)
山丹一中、灵台一中、陇东中学(庆阳市)
第八批:4所(2014年5月通过验收,待公布)
秦安一中、天祝一中、陇南一中、合作一中
问题十:甘肃有哪些好的高中? 第一批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都是好高中
兰州一中 西北师大附中 兰州三十三中 兰铁一中
兰炼一中 兰化一中 长庆一中 庆阳一中
平凉一中 武威一中 民乐一中 金川公司一中
酒泉中学 天水一中
以后几批的都没有第一批权威吧
当然了现在来说全甘肃最好的是 西北师大附中
以上就是关于秦安有多少人有多少年的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秦安有多少人有多少年的历史、秦虎秦安是什么小说、天水师范学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