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野葡萄

发布时间: 2022-10-02 07:30:01

1. 《野葡萄》这个诗歌的意思是什么

主要内容: 美丽小姑娘白鹅女10岁就失去了父母,婶娘便成了她家里的主人。婶娘自己的女儿眼睛是瞎的,狠毒的婶娘便把白鹅女原本清澈、透明的双眼弄瞎了,小姑娘的世界中从此只有黑暗。为了重见光明,白鹅女带上自己心爱的小白鹅,逆水而上,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终于在一个山谷中找到了野葡萄。小姑娘的眼睛复明了,她摘了很多的野葡萄,在山神老人的帮助下,走出了山谷,给瞎眼的老人、织布的瞎眼老妈妈和放羊的瞎眼小孩送去了光明和希望。最后,她回到了村里,凶恶的婶娘已经死去,小姑娘和村里的人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野葡萄》发表于1956年,是作家葛翠琳的代表作。作者在民间故事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加工与创作,童话的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作品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纯净、优美、抒情的语言,烘托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创造民族风格的童话作品。葛翠琳是一位“祖母级”的童话作家。她把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为孩子的写作上。她的文字总是和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紧紧相连,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心之美的和谐一体。本书为作者精选的短篇作品集,收有短篇童话作品39篇,都是深受小读者喜爱的文学读物。

2. 中国最早的野葡萄在哪发现

一、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酒,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牡丹江论坛

我国著名酿酒专家秦含章先生在《新编酒经》中说:中国农业的起源约在7000年以前;中国果酒(包括葡萄酒)的起源约在6000—7000年以前。说明我们的祖先,开始从事农业活动后,很快就发现了酒,并开始酒的酿造和消费。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多处对葡萄的描述。而葡萄酒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汉武帝时派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张骞从西域大宛(今乌兹别克一带),不仅引进酿酒葡萄,还招来了酿酒艺人,引进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东汉末年,扶风孟佗以一斛葡萄酒,贿赂重权在握的宦官张让,“即拜凉州刺史”。一斛葡萄酒约相当于现在20升葡萄酒,就得到凉州刺史,说明葡萄酒的珍贵。

3. 诗经中描写了几种野生植物

以下是俺搜出来的结果: 1. 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2. 莼菜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颂.泮水》。

茆:莼菜 3.飞蓬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卫风.伯兮》 4.蒌蒿(芦蒿)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周南.汉广》 5.苹 (大萍或白萍)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召南.采苹》 6、白茅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召南.野有死麋》 7、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8、有女同车---木槿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郑风.有女同车》 9、爱的使者---萱草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

——《卫风.伯兮》 10、艾蒿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11、蓼蓝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小雅.采绿》 12、葛藤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周南·葛覃》 13、卷耳(又名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 14、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15、芣苡(又名车前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周南·芣苡》 16、荆棘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 17、蕨菜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召南·草虫》 18、梨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召南·甘棠》 19、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 20、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国风·邶风·柏舟》 21、酸枣树---写给母亲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凯风》 22、被戏说的---匏瓜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邶风·匏有苦叶》 23、苦菜和荠菜---悲喜合鸣的自然喑哑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邶风·谷风》 24、葑---在生命的五分之二时间里,愿是一棵大头菜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邶风·谷风》 25、茯苓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邶风·简兮》。

4. 古文中对葡萄的解释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从以上三首诗,可以了解到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ll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搜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并添附了儒家政治理想。文繁事富,体大思精,学术治术无所不包,历来为学者所重。《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批把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这样,在约300O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园,人们已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皇室果园的珍异果品。

5. 野葡萄是什么

野葡萄:

木质藤本。枝条粗壮,嫩枝具柔毛。叶互生,阔卵形,长6~14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通常3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边缘有较大的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具细毛,下面淡绿色,被柔毛:叶柄长3~7厘米,被柔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3.5厘米,被柔毛;花多数,细小,绿黄色:萼片5,几成截形;花瓣5。长圆形,镊合状排列;雄蕊5;雌蕊1,子房2室。浆果近球形或肾形,宽6~7毫米,由深绿色变蓝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野葡萄】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