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诗歌的内容并不复杂,而是很单纯的。主要是表达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歌的思想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是为后世文学(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等)开了先河的。
诗歌三叠,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有思想上的层层递进的。“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表明的是统治者对人民的漠视!他们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而只是一味的贪婪腐化,激起人们的愤恨和不满。同时“顾、德、劳”也是人们在各个层面的要求,要求统治者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从历史的角度和层面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也是满足人民要求的切实行动!
古往今来的人民,都有追求美好、追求光明的要求,这个是不变的。对于腐败的愤恨也是一样的!诗歌的警示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这个永恒的主题,对于今天依然是很好的警策!
我们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都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要体察民意,体恤民情,详细了解和掌握人民的现实需要,为人民服务。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怎么得到?又怎么失去?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体察民意、体恤民情。
主题:表达劳动人民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奴隶劳动者作为抒情主人公,唱出了奴隶们对于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暴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奴隶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而这些内容又是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出色的表现,这首诗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点值得注意。
一、口语化 全篇诗都是以口语形式出现的,通俗易懂。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十分平易,且朗朗上口,通过一个劳动者与“硕鼠”的对话,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讨厌“硕鼠”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受剥削的原因,只能恳求,只好幻想虚无的“乐土”,并为“乐土”描绘了美好的图景。
短短几十个字,使主人公的天真、纯朴、可爱、可怜之貌跃然纸上,“硕鼠”之恶状亦可以想见。
二、贴切的比喻 诗中以“硕鼠”比喻奴隶主,抓住了奴隶主与大老鼠之间的两个最突出的恰似点: (一) 贪婪。诗一开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可以想象这种情景:大老鼠在大嚼奴隶们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奴隶们无可奈何,赶又赶不走,只能哀求它。老鼠的那种贪婪和蛮横不是和剥削成性,贪得无厌的奴隶主一模一样吗? (二) 寄生。
诗的第二句,奴隶接着恳求老鼠道:“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写出了老鼠就是靠人们劳动成果来生活的,自己什么也不干,还从来不给人们一点报答,这又与靠吸食奴隶们的血汗过着寄生生活的奴隶主何其相似啊。
老鼠本身从来就是令人厌恶、痛恨的,以它作比,不但充分表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本质,而且这种比喻本身就表现出了奴隶们对统治者的无比厌恶和痛恨。三、抒情性强 作品通篇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随着内容的发展和主人公语气的变化而跌宕起伏。
有时是愤懑的,有时是悲怨的,有时是自豪的,有时是神往的。每读此诗,我总觉得诗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个少年,他不甘于总在此处受硕鼠的窝囊气,对人生还有期待,怀着希望,想要到没有硕鼠存在的“乐土”去。
他能想象出二千多年之后他生活过的那片土地已经变成了什么样的“乐土”吗? 四、反复咏叹 基本上同样的内容,分为三组反复叹唱。每段稍加变化,每段又比上一段程度上略进一层,使得整篇作品的内容非常明晰地表现出来。
以上的几个特点,在《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中也很常见,但在这首诗中由于它特定的内容,使得效果更加突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了二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们在通过它了解西周奴隶制社会历史状况的同时,从它本身也能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shuò shǔ
硕鼠
shuò shǔ shuò shǔ , wú shí wǒ shǔ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sān suì guàn nǚ , mò wǒ kěn gù。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shì jiāng qù nǚ , shì bǐ lè tǔ。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lè tǔ lè tǔ , yuán dé wǒ suǒ ?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shuò shǔ shuò shǔ , wú shí wǒ mài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sān suì guàn nǚ , mò wǒ kěn dé。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shì jiāng qù nǚ , shì bǐ lè guó。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lè guó lè guó , yuán dé wǒ zhí ?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shuò shǔ shuò shǔ , wú shí wǒ miáo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sān suì guàn nǚ , mò wǒ kěn láo。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shì jiāng qù nǚ , shì bǐ lè jiāo。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lè jiāo lè jiāo ,shuí zhī yǒng hào ?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控诉剥削者的诗歌,但对控诉的具体对象稍有分歧。《毛诗序》曰:"《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魏风·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