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习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 分)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

发布时间: 2024-07-01 12:44:55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 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汉氏已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其亦不量其力。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死万万无恨!(韩愈《与孟尚书书》)

小题2:“杨墨”指我国哪两位思想家?(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韩愈“万万无恨”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 从之/其亦不仁甚矣

小题2:杨朱和墨子(或墨翟)。

小题3:为儒道传承尽了全力。

答案解析:

小题1:

要做好断句题,前提当然是要能理解,但一些技巧也是有帮助的。注意句子的主干,句首和句末词语。第一句主谓宾齐全,另有“一发千钧”的成语。第二句是叠词。第三句“以”字连接前后动词。“于是时也”是个时间状语,应断。第四句“于其间”是个补语,在句末,应断。第五句如果断在“而”的前面,后面“而从之”语气不足,且“而”前面没有大的停顿,不应断,所以断在“之”后。

小题2:

试题分析:考的是学生对先秦诸子的熟悉程度,但这个知识点在中学课本里接触过,所以考的还是对课本的熟悉程度。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这句话,“使”是假使、如果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全句是个假设关系,假设关系的实质还是因果关系。答案也可表述为:让先王之道得以传承。

【参考译文】

汉朝兴起以来,儒学家虽然对圣贤经典小有修补,但社会百孔千疮,战乱频仍,经典散佚。先王之道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流传下来,危险得有如千钧一发,靠着丝丝绵绵的联系,随时都可能坠亡!在这样的时候,却还在提倡佛老之道,鼓动天下人追随,这是多么不仁不义啊!佛老的危害要超过杨墨,而我韩愈的贤达却不如孟子。孟子也不能在先王之道完全灭亡以前进行补救,而我韩愈却想在儒家经典被毁之后恢复原貌,这也太不自量力了。况且我这个人如果没有人营救已经命丧黄泉了。虽然这么说,但如果先王之道能够因为我的大声疾呼而得以承传下去,我万死不悔。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温馨提示:
本文【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 分)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由作者教育大事儿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