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师蚕
教子教女,
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
甘乳一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成语)桃李满天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名言警句。
《陈万年教子》 两汉:班固 撰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陈谏议教子》 宋代:朱熹、李幼武撰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邴原泣学》 明代:礼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今日诗》 明 文嘉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昨日谣》 昨日会昨日, 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 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乙亥杂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嫩叶商量细细开。
一、积累知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
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没有阅读教学就没有语文教学。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弄清字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词典弄清它的词义。
词汇贫乏,语言干瘪,词不达意,这些是许多中学生在语文写作中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读写过程中努力积累,从而掌握更多的词语。
通过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在识记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和运用。通过阅读,我们能辨析句子,看出句子是否合乎语法逻辑,看出语言是否恰当。
二、培养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体会意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品味文章的语言;(3)领会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4)感悟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5)理清作品的结构;(6)体会作品的意境,领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语言优美生动,要把握和理解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还要理解作品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意境,一定要抓住作品中的景象及由此呈现出来的气氛,借此感受置身于此时此景中的人的情感。
看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或委婉流露。三、陶冶情操在阅读中,有很多作品感情充沛,富于想象。
如果借助诗句,进行比较异同,触发联想,就会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触类旁通,体验阅读作品中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如杜甫的《望岳》表达的感情是激越豪壮;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慷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豪放。
借助诗的点缀,激发学生步步深入作品殿堂欣赏美,领略美。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美好品德。
强化民族感情,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
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提高写作能力多读多写是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是经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读多写,并规定各个年龄段的阅读量和写作量,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多读多写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与写作又有什么联系呢?其实,这是学生都明白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辟论断,即是最好的说明。只有读书,多读书,以读来促写,从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主张多读多写,以读来促写。毫无疑问,肯定是先有“读”,才有“写”,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多了,才能写得“好”。
也许有的学生会说:“我书也读了不少,作文也写了不少,可作文水平为什么提高的不明显呢?”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是读书抓不住关键,没有选择,良莠不齐,漫无目的地抓住什么读什么;二是读书比较随意,走马观花似的读书,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有时一本书还读了不只一遍,关键就是读得不认真,读书时不会加以思考和体会。说到底,还是没有读进去,不会读书,因而很难领悟到作文的要领。
大量阅读,带着思考阅读,在此基础上多写多练,肯定会有丰厚的收益,你也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不仅有小说、散文,还有唐诗宋词,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这些文章,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不同体裁的文章需要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散文优美富含深意,需要学生慢慢体会,细细品读;而小说则由血肉丰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成,在阅读时需要跟着故事的情感变化转化阅读者的情感;哀婉悲伤的诗歌需要我们将声音放低沉,而情感奔腾豪放的诗歌,则需要激情昂扬。当前中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存在口头能力表达不足的问题,通过不同体裁、不同情感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更勇敢地表达和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合理的引导,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使之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顺利组织好语言,然后流畅、清楚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通常。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颜真卿《劝学》)译文: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宋代刘过《书院》)译文: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唐代孟郊《劝学》)译文: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译文: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代钱福《明日歌》)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代民歌《金缕衣》)译文: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代陶渊明《杂诗》)译文: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代文嘉《今日歌》)译文: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代朱熹《劝学诗》)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