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字古诗,有一类“赋得”诗,有的是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有的是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诗。白居易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韦应物有《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没有玫的成语,玫的谐音成语【不可枚举】 bù kě méi jǔ 枚:个。
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
【百媚千娇】 bǎi mèi qiān jiāo 媚、娇: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不胜枚举】 bù shèng méi jǔ 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
形容数量很多。【春光明媚】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明媚:美好,可爱。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醇酒美人】 chún jiǔ měi rén 指酒色。
【愁眉不展】 chóu méi bù zhān 展:舒展。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
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愁眉苦脸】 chóu méi kǔ liǎn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
形容愁苦的神色。【愁眉泪眼】 chóu méi lèi yǎn 皱着眉头,含着眼泪。
形容悲苦的样子。【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淑景偏临建始花。
淑气林间发。
元淑命不达。
芳时淑气和。
轻将淑气和。
而盼倩生于淑姿。
湘岸初晴淑景迟。
宫中淑气迟。
淑气满风蹊。
淑女何事又伤离。
花复千官淑景移。
蕙草饶淑气。
微风飘淑气。
园亭含淑气。
和风动淑气。
东风扇淑气。
播薰绿兮淑华归。
桃满西园淑景催。
悠悠淑气微。
别馆春还淑气催。
淑丽诗传美。
淑节韶光媚。
碧殿疏龙淑气来。
淑景方霭霭。
淑德图书在。
淑女诗长在。
淑气如相待。
吁嗟命不淑。
在馀胡不淑。
裴氏甥贤淑。
澄艳景非淑。
炯介在明淑。
作赋同元淑。
言感辰景之韶淑。
月下无人更清淑。
韶年淑质曾非固。
淑景即随风雨去。
鼻偷困淑郁。
淑问无时休。
淑德延公胄。
淑景动和飙。
淑问如皋陶。
春淑复柔条。
阳原淑气早。
淑气催黄鸟。
河边淑气迎芳草。
淑气来黄道。
淑气初衔梅色浅。
南宫淑景先。
淑景方转延。
满意望采纳!
墨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译文
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却半掩着房门盼人归。情郎就像飘忽不定的云,如何寻得到他的踪迹呢?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注释
①香墨:画眉用的螺黛。
②燕脂:即胭脂。
③揉蓝:蓝色。蓝,可提取蓝色颜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北宋黄庭坚《点绛唇》:“泪珠轻溜,浥损揉蓝袖。”
④檀: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李珣《浣溪沙》“翠钿檀注助容光”,“注”亦“点”也。又称“檀的”。杜牧《寄沣州张舍人笛》“檀的染时痕半月”,写形状犹为明白。
⑤“人去”句:是说情郎离去,只有阑外绿水依然悠悠流去。流水,隐喻时光悄悄地逝去。
⑥冯延巳《鹊踏枝》:“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乱山”比喻心烦意乱的女子。
蓦山溪(墨梅、荆楚间鸳鸯梅、赋此)
朝代:宋代
作者:周纯
原文:
江南春信,望断人千里。魂梦入花枝,染相思、同心并蒂。鸳鸯名字,赢得一双双,无限意。凝烟水。念远教谁寄。
毫端写兴,莫把丹青拟。【墨】客要卿卿,想临池、等闲梳洗。香衣黯淡,元不涴缁尘,怜缟袂。东风里。只恐于飞起。
酬张司马赠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
兴来洒笔会稽山。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白居易《贺雨》
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王安石《山行》
一从香影句名佳,嗣响才称竹外斜。——方蒙仲《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诗经·下武》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孔融《杂诗》
辅嗣俄长往,颜生即短辰。——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黄沙白雾昼常昏,嗣岁丰凶讵易论。——陆游《闵雨》
后有阮嗣宗,绝识未易量。——陆游《寓怀》
《病中喜李仲霍王子载见过》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春风饯余寒,山雨留暝色。
杜门正卧病,俯仰空四壁。
庭空鸟雀至,窗破风雨入。
拥炉意无聊,胸次百忧集。
肉消时抚髀,啸罢空抱膝。
户外云气昏,春泥污阡陌。
清晨履声喧,不见车马迹。
忽传高轩过,未知当何适。
仆夫走告予,有客来问疾。
起迎屐齿折,颇觉心悦怿。
沈疴脱去体,阳气满大宅。
坐闻枚叟言,汗复淟然出。
平身拙自卫,外邪屡见袭。
昔尝倦宾至,束带难自力。
今者乃不然,惟恐归骑铖。
向来谢交游,正乏君辈客。
《十日祭先农拂晓过刘寺》
年代: 宋 作者: 程公许
喔喔晨鸡唤出城,篮舆兀睡忽天明。
偶因半路松招客,始觉空山雨未晴。
蘸水一梢偏韵胜,搀空万壑自天成,
夺祠铖是搜奇观,始信容台职最清。
《寄题郑熙宁夫玉轩》
年代: 宋 作者: 林表民
良玉本不琢,不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在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
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
非铖感受价,卖韫那敢轻。
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
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
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复挽》
年代: 宋 作者: 施士衡
十年帅铖倦驰驱,适意方谋一壑居。
贾谊有才终太传,薛收无寿处中书。
伤心风月江心古,过眼光阴梦幻虚。
红紫飘零春色尽,后凋松柏独萧疏。
《刘元辅寄咏史六十首赋此为谢》
年代: 宋 作者: 徐瑞
永嘉诸老不可作,史傅纷纭孰与评。
一字不轻严兖铖,千年如见审槿衡。
常尤此道无人识,忽得公诗老眼明。
雪手焚香三读龙,小楼坐对晚山横。
《天道》
年代: 宋 作者: 许月卿
天道尊高父道同,地亲如母祀先农。
社翁不肯饮残水。野老铖能存古风。
箫鼓村田聊击壤,鸡豚社酒好治聋。
满庭芳曲还堪唱,一笑东坡鬓已翁。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遗俗续陶唐,来苏徯圣皇。
布昭汤绰伐,恢复汉对疆。
金铖申斟剪,朱干示发扬。
宜哉七德颂,千摇播洋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