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描写儿童捕蝉的诗句是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22:10

1. 写儿童捕蝉前的诗句

1、《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新蝉》

宋 李复

病耳不堪听,仍悉露下时。才能升木杪,便解入云吹。

漫有真仙契,犹多风树悲。美阴如可托,后患亦须知。

3、《浣溪沙》

宋 晏殊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宋 晏殊

梨叶初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2. 写儿童捕蝉的诗句

描写儿童捕蝉的诗句,关于蝉的诗句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噪林愈静,鸟鸣景更幽 儿时的夏天。

闻蝉声,就有一种捕蝉的心痒。小伙儿各自握一根长竿,盯准了树枝上伏着的知了,嗖一下将长竿猛伸过去,那蝉,就被罩进竹竿尖的网斗上,死命地挣扎着叫。

就这样,儿时的夏天,两耳之中,总是布满了蝉声。那时,心灵也常常溢满着一种快乐。

3. 描写“儿童捕蝉”的古诗是哪首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4. 儿童捕蝉的诗句

1、诗句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⑷欲:想要。

⑸捕:捉。⑹鸣:叫。

⑺立:站立。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3、简析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5. 描写孩子捕鸣蝉的诗句

今天,翻书的时候突然看到一首《所见》,虽然只是写一个儿童的一系列动作,但整首诗给人的感觉轻松愉快,充满一种欢乐的气氛,没有其他诗词那种压抑,伤感,一时兴起就收集了一些描写小孩子的诗词邀请大家一起放松一下,随便怀念一下自己的儿童时代。

1、《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8、《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温馨提示:
本文【描写儿童捕蝉的诗句是】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