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楚辞篇诗经篇宋词篇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19:30

1. 谁帮我写篇关于楚辞或宋词的论文 300字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湘夫人十《楚辞九歌》组诗之一 描写相恋者的思慕,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景合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热烈的追求和期盼终归失败的主题反映了诗人的精神痛苦.特色 1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 章法上,回环跌宕,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例如:意淫中的二人相会,极力渲染相会之处的淫荡.赋) 3 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 4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笔触细致而含蓄 5 本诗语言单纯。

2. 《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唐诗宋词原曲

【概况】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区分】 在中国古代,区别“诗歌”与“非诗歌”之间的主要标准为“是否押韵”(不押韵者绝非诗歌)。新文化运动之后,在西洋文学的影响下,部分作者创作了不押韵的新诗,从此“无韵诗”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甚至一度成为了诗界主流。

【起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发展】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特点】诗歌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分点来说: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1.比拟2.夸张3.借代 【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 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2、现代诗歌 基本的有以下几种: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1)叙事诗: (2)抒情诗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1)格律诗 (2)自由诗 (3)散文诗 (4)韵脚诗。

3.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二者都是我国早期诗歌中的杰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较在于: 一、含义不同. ①《楚辞》是指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 ②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从采诗说看,这些篇目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文官采师加以修订,经多人之手,故为集体创作. 三、篇目及分类. ①《楚辞》中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见其分类; ②《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并其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每一类均有其侧重. 四、内容不同. ①《楚辞》主要描述屈原、宋玉等人的政治主张、爱国思想,而且其中多楚地巫风之事或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⑴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 ⑵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墨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感情. ②而《诗经》是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⑴周民族的史诗. 雅、颂中的一些诗篇在为周王朝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较客观地记录了周部族发展的历史.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大明》等,这些诗叙事性很强,记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和传说. ⑵颂歌和怨刺诗. 其中的怨刺诗主要批评王道衰微、礼崩乐坏,人伦废丧的产物;颂歌则主要描写歌颂周朝的历史功绩. ⑶婚恋诗. 《诗经》中有大量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篇章,其中以《国风》最多,艺术性较高,它们大多产生于民间.许多诗歌坦诚、大胆地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爱之情.它的基调健康、乐观,感情真挚、热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邶风.静女》.除了热恋的欢乐外,对相思的焦灼、失恋的痛苦,《诗经》许多篇章也有生动的描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现妇女悲惨命运的,如《卫风.氓》. ⑷农事诗. 《诗经》中有很多诗歌是反映农事、畜牧活动以及祭祀、宴会情况的,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风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事物和生活,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既有较高的概括性又十分具体、生动.这种创作方法被后代称为"风雅"风格,当属《诗经》的艺术特色之一,不论是长篇的叙事诗,还是篇幅较短的抒情之作,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诗经》都显示了其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⑸征役诗. 在描写战争中,或表现为自豪乐观,或同仇敌忾,或仇恨战争;而徭役诗则侧重于揭露沉重的服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如《卫风.伯兮》. 五、语言句式不同. ① 《诗经》 ⑴《诗经》的语言,首先多单音节词的重叠使用.如“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⑵“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类词还有:参差、辗转等. ⑶句型以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两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了当时的节奏. ⑷《诗经》联章复沓,回环往复的特点,以适应反复吟唱的需要. ⑸最后,《诗经》中的比拟、夸张、对偶、排比、拟声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 ② 《楚辞》 ⑴《楚辞》相比《诗经》,其辞藻更为华丽,富有个性. ⑵从句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七言为主的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新诗体——“骚体”。

4.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排列顺序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战国时期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南唐后主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五四运动合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崭新的天地。

扩展资料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

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 歌辞有八段。歌辞的内容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 商民族奉“玄鸟”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

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

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

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诗歌史

5. 搜集诗歌、一首诗经一首楚辞一首汉赋一首汉乐府诗一首建安诗一首魏

诗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xiǎn狁yǔn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楚辞: 《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汉乐府诗: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建安诗: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诗: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词: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清诗歌: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二)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都说唐诗宋词,那诗经和楚辞呢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诗歌从集体创作走向文人独立创作的开端。

7. 谁帮我写篇关于楚辞或宋词的论文 300字 急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

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

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

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

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

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湘夫人十《楚辞九歌》组诗之一 描写相恋者的思慕,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景合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热烈的追求和期盼终归失败的主题反映了诗人的精神痛苦。

特色 1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 章法上,回环跌宕,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例如:意淫中的二人相会,极力渲染相会之处的淫荡。赋) 3 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 4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笔触细致而含蓄 5 本诗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悠远,既有民歌风情却也不失精炼典雅,“兮”的运用使句式活泼,增强了节奏感。

8. 谁能给我来两篇诗经的诗两篇宋词两篇元曲两篇唐诗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宋词【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元曲 【四块玉(浔阳江)】马致远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唐诗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诗 【蜀道难】李白噫吁唏(yi xu xi),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9. 求汉语言文学论文一篇要求:古代诗歌,最好是楚辞离骚,诗经,这一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滋润着我国历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自古以来风、骚并称并存,犹如南北两朵奇葩,争奇斗妍,竞相开放。“风”与“骚”,既有共同性特征,又更具各自独特的诗艺风格。

“风”率性而言,不加雕饰;“骚”神山仙界,奇响不绝。“风”朴实、幽闲,“骚”华丽、苍翠。

《诗经》“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为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奠定了基础;汉朝乐府民歌的兴起,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唐代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的杜甫的诗称为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高峰,其代表作有以“三吏”合称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晚唐白居易的诗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把诗歌的现实主义发扬光大。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代表作有代表作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为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继承发展了《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唐代李白,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高峰。

唐代李贺,宋代苏轼、辛弃疾,清代龚自珍将浪漫主义诗风发扬光大。

温馨提示:
本文【楚辞篇诗经篇宋词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