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形似古琴,每弦一柱 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
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
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传统筝以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13弦筝G~c2,16弦筝A~a2,18弦筝A~d3,21弦筝D~d3 ,25弦筝G~e3。
今常用21弦筝。他们的指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出自《诗经 大雅 卷阿》中的第七、八、九章.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翻译: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此三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方玉润评得好:“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时扈从贤臣,无非才德具备,与吉光瑞羽,互相辉映,故物瑞人材,双美并咏,君顾之而君乐,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然犹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复即凤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阳而鸣高者虚写一番.则‘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见其‘跄跄济济’之盛焉.”(《诗经原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