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爱之梦第一首崇高的爱诗歌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17:53

1. 李斯特的《爱之梦》有三首,如何区分

李斯特于1850年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成的三首抒情性钢琴曲,题作《爱之梦》。其中以第3首降A大调最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

原歌词第1、第2首由德国诗人乌兰德(1787-1862)作,名为《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3首乐曲的原歌词由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1810-1876)作,名为《尽情地爱》,其歌词大意是:

爱吧!

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

天啊!

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廖辅叔译)

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创作的乐曲,并没有局限于歌词提供的内容。原诗的情调低沉,表现了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而钢琴曲的形象却焕发着充沛的热情。

三首乐曲都采用夜曲体裁,前两首不经常演出,本曲却流传较广,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或长笛的独奏曲等。

2. 谁知道《爱之梦》这首乐曲

有三首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

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lieb so lang dulieben kannst)。

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3. 李斯特《奉献》这首改编钢琴曲 谁能帮我找到分析这首曲式的论文 急

1850年,李斯特将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为一组三首钢琴曲,题为《爱之梦》,第一首是《崇高的爱》,二是《幸福的》,三是《爱吧》以第三首最著名,一般提到李斯特的《爱之梦》就是指第三首。

这首作品原歌词是第一句: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钢琴曲与上述的歌词有一定的联系,但李斯特创作这首钢琴曲时,并没有局限于原歌词内容,歌词原表现生离别的伤感情绪,情调低沉,而钢琴曲则焕发出是纯洁炽热的情感。

这首作品刻画了一颗沉浸在幻梦之中的纯洁的情感,这无限爱恋的情况,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它将所爱的对象化成一个理想中圣洁而美好的形象,用音乐来表白,激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这共鸣就是——柔情蜜意,纯洁高尚的爱情。乐曲分三段: 一段:在模仿竖琴分解式音响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在钢琴中音区轻声吟诵,情意绵绵的旋律,这是一个含蓄深沉,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

二段:无题旋律不断高涨,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在这一段终于发展成炽热的爱情倾诉,难以抑制的热情终于在这一段中爆发出来行成了火一般的热烈情感。乐谱 之间不断地运用转调手法B、C、E、bA以示情感的不断发展,华彩段那一连串音型,好比爱情主题镶嵌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蓝宝石。

三段(再现):把主题旋律提高八度,加上高音区明亮的和弦伴奏,把一种纯真、高尚的爱情推到了境界,使这种爱的情感散发出更加动人心弦的光辉。

4. 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表达了什么感情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lied,so land du lieder kannst)。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 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

《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 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并激起他极大的悲愤。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 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5. 李斯特写爱之梦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爱之梦》这首作品是夜曲体裁,歌曲来源于德国浪漫派革命者佛拉里拉特的诗集《一瞬间》中的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的这样久”,此诗表达了人们分开时的情绪,但在改编后曲目则焕发出强烈的热情,曲目中,用悠扬的旋律述说着人们的情感,刻画了人们沉浸在幻想中的心灵。

扩展资料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

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be,S.307)和《幸福的死》(Gestorben war ich,S.308);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S.298)。

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降A大调,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6. 爱之梦的创作时间

3首夜曲“爱之梦”Drei Notturnos "Liebestraume" S.541《三首夜曲“爱之梦”》Drei Notturnos "Liebestraume" S.541 ,是李斯特于1850年用自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三首钢琴夜曲作品。

其中的第三首是家喻户晓的钢琴作品之一。第一首的歌词是德国使人乌兰德的短诗《崇高的爱》。

音乐写得平静安详,富于朴素的美感。标题即为《崇高的爱》Hohe Liebe。

第二首也是为乌克兰的诗而作,它描写了“神圣的死亡”,是对爱情的深深陶醉。标题为《幸福的死》Gestorben war ich。

第三首根据德国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诗《爱之梦》而作。这首歌的三段歌词被李斯特处理为三个音乐段落,第一和第三段曲调相同,温柔平静,犹如美丽的幻境。

中间一段则显得比较激动,由于采用了色彩性的转调手法,增强了情感起伏的力度。李斯特把这首歌改编为钢琴曲之后,在谱子上题了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另一首诗《爱吧,能爱多久》O lieb,so lang du lieben kannst :“爱吧!能爱多久,愿意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悼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是保持炽烈,保持眷恋,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尽你所能让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却有人带泪分离。”《爱之梦》引用原歌曲的旋律,首先出现一段轻声吟唱、情意绵绵的旋律,这就是乐曲甜美的爱情主题,其中含有爱的柔情和愉悦。

乐曲中段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爱的热情终于爆发出来,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发展成大胆而炽热的爱情倾诉,散发着火一般热情。乐曲进入高潮,表达了对纯真爱情执著的追求。

尾声部分重复爱的主题,在梦一般美丽的感觉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第三首在整部作品中最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

改编以后的钢琴曲比歌曲更为自由,感情的高潮也更加充分了。这一类抒情小品表现了李斯特性格中温柔多情的一面,这正是他使无数女性迷恋的原因之一。

他的爱情通常是甜美的,如愿以偿的,而不想柴可夫斯基,总是幸福与痛苦相伴,希望与绝望交织。

温馨提示:
本文【爱之梦第一首崇高的爱诗歌】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