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唐代: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2.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 《摸鱼儿·东皋寓居》
宋代: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4. 《杭州春望》
唐代: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5.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唐代:张籍
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便令裁制为时服,
顿觉光荣上病身。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红线毯【唐】 白居易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缭 绫【唐】 白居易念女工之劳也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红线毯
【唐】 白居易
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缭 绫
【唐】 白居易
念女工之劳也
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
天苍苍,野茫茫,[3]
风吹草低见牛羊。[4]
【翻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罩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
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分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有关“丝绸之路”的诗词:
1. 《敕勒歌》 (北朝)斛律金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 《凉 州 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4.《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古浑。
5.《出塞 (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6.《观 猎》(唐)王 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1.《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2.《凉州词》二首·其二
唐代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3.《送元二使安西 》
唐代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5.《敕勒歌》
南北朝
作者:斛律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