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踽踽独行
读音: jǔ jǔ dú xíng
释义: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自: 《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造句: 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独自走路
近义词: 举目无亲 孑然一身
反义词: 成群结队
【解释】: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自】:《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释义】:孤身一人在行走,难道没有别人可交,不如同宗兄弟亲。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独自走路
扩展资料:
【近义词】踽踽而行、举目无亲、形影单只、独行踽踽、踽踽凉凉、孑然一身
【反义词】成群结队
1、举目无亲
【解释】: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出自】:唐·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示例】:四海之大,举目无亲戚,不知道托身之所。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无依无靠
2、形影单只
【拼音】:[ xíng yǐng dān zhī ]
【解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出自】:现代作家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影单形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零人。
3、孑然一身
【解释】: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出自】: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处性不能自立。”
【释义】:同时他孤孤单单一个人,无所依靠,处性不能自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孤单无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踽踽独行
你好!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 )
出自:
《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后用“踽踽独行”形容一个人孤单地独自走路。刘心武《栖凤楼》二六:“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尤其是被乱七八糟的思绪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心灵,他往住处踽踽独行。”。
解释:
为孤零零地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例句:
1、他的父母去世的早,而且朋友也不多,在这世上只有他一个人踽踽独行。
2、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
“其叶菁菁”出自《诗经》中的《国风·e69da5e887aa7a6431333431343132唐风·杕杜》。
原文: 《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 路旁杜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
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杜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
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
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先秦时代,描述的是丈夫久役不归,妻子在家等待,久不得果,心中思念、焦虑至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排遣。2、作品赏析: 开篇以孤立生长的赤棠树起兴,对照流浪者的孤单。
接下来“独行踽踽”四字独立成句,音节凝重,显得既厚实又有余韵。其后,作者笔锋转移,由外到内,着力写流浪女之思,面对此情此景,女子终于承受不住,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和怨诉。
3、《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唐风·杕杜。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