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品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作品评价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扩展资料: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种说法作者应为清代高鼎,因为翻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画
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扩展资料: 《画》赏析: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画 (唐代王维诗作)。
雄壮黄河,滚滚河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高天苍穹,朵朵白云逸四方,灿烂缀碧空;宽阔大道,车如流水马如龙,尽显其繁华.流动的美,在我们心间荡漾.她如黄河般的雄奇豪壮,开山辟谷,流向东方;她如易水般的沉郁与肃杀,低吟千年;浅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她亦如康河般的恬静与灵动,映着青苔,荡漾着波光的艳影;她又如都江堰般的深沉与恢宏,千年流淌,造福天府.
时光之河因流动而美丽,使悠远的历史愈加璀灿.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生命的火焰在朝代更替中得到延续.时光的流动造就了人类的文明,让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漫步在现实的康庄大道上.地球的转动,让季节更替新衣.春来,百花齐放,冰河融流.柳絮纷飞,雨霁霏霏;夏至,蛙叫蝉鸣,艳阳高照.风摇树摆,暴雨倾至;立秋,溽暑消退,木叶飘落.人雁南归,秋意兀至;冬至,鹅雪纷飞,银装素裹.红烛桃符,普天同庆.
情感的流动,让我们创造了更多的诗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子美对美的诠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太白对美之流逝的喟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昔,雨雪霏霏”是《诗经》对美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是青莲对时光易逝的伤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五柳对美的赞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她如哥白尼冲出“地心说”枷索般的执着.
她如王安石变法般的清新与通达,打破了陈旧思想的壁垒;她亦如居里对镭孜孜不倦的探索,锲而不舍;她更如玄奘对真理的追求,一往直前.江河因流动而愈显骄美,时光因流动而愈加深邃.地球转动,四季轮回,增添了唯美的诗意.生命因流动而精彩,流动因生命而愈显美丽.流动的美,伴随你我.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