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有意境。但诗中“沐夏”的形象不鲜明,(不完整统一)能看出“沐夏”是个有个性的孩子。但个性并不丰满。诗的韵脚变换没有规律,影响审美效果。我叫小雪花儿, 随意飘洒,遍处扬花。喜欢洁净,清净、恬静厌恶嘈杂、喧闹、繁华。沉迷美容和画画,让圣洁和纯净留给天下。我讨厌肮脏、丑陋、虚假,用我圣洁的宽大衣裙,把一切垃圾冰封在零下。若有一天,我和我喜欢的人.
乘风万里飘向拉萨,
瞻仰布达拉宫的宏大
陪我登上珠穆朗玛
献出我雪白的哈达
站在世界屋脊的巅峰
我将高呼,祖国伟大。爱情伟大。光明磊落者伟大。
*同学: 请不要计较老师对你的严格要求,其实老师是喜欢你的,喜欢你聪明,喜欢你最后复习阶段的努力。
你的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你上课不注意听课,而是因为你的以前的基础不够好,需要追赶的时间要长,老师希望你保持住最后复习阶段的那一份努力,那一份自信。你学习认真,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态度端正。
另外你性格内向,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缺点,但过于内向就不好了,一定要改变过来。你要勇于参加各项各项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和大家融洽相处,不要把自己和大家隔离开了,这样老师相信到时你会有很大的变化;和同学关系好了,学习成绩也会好的。
所以无论在哪里都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最后,希望你能认真完成作业,把字体写得漂亮些!顺祝:新年快乐,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班主任:* 2013年1月10日。
蔡晓菲
君晓韶光莫辜负,非要读尽天下书。
待到高考收获时,汝才能在丛中笑!
刘恒志
家有儿郎刘恒志,发奋图强学知识。
勿畏浮云遮望眼,苦练终有腾空时。
陈丽洁
丽质天生难自陈,品性高洁好学生。
学习管班均不易,愿汝事事都能成。
邢贞科
韶光易逝莫辜负,定要努力多读书。
自由娱乐诚可贵,为了未来皆可除。
刘斌斌
懂事彬彬又有礼,勤奋努力爱学习。
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木兰今有你。
李全
李全严肃又认真,自制能力很惊人。
自信坚定固然好,也要听听老师声。
杨心如
唯有少壮更努力,老大方能不悲泣。
找对方法努力拼,老师绝对相信你。
梁祺
梁家小女名为祺,爱笑嘴甜又有礼。
山重水复路虽远,柳暗花明等着你。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 月 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 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 「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 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简单点就是依依不舍的心情 3.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 “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