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春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江南的春天。
原诗: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度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关于江南春景的诗词名句有以下这些。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状江南·仲春》
唐- 谢良辅
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
丝为武昌柳,布作石门泉。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状江南·孟春》
唐-鲍防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
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
《清明》
宋- 虞俦
江南三月暮春天,上巳清明五日前。
红杏园林初过雨,绿杨庭院欲生烟。
无花无酒伤今日,宜麦宜蚕胜去年。
却怪山中时候早,树林深处有鸣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怀》
唐-李白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古人为什么喜爱对江南春天景物的描写?
古代诗人们通过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体现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原文第一句!
【原文】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1绿映红,
水村山郭2酒旗3风。
南朝4四百八十寺5,
多少楼台6烟雨7中。[2]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2]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3]
请采纳~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一首的题目就叫做《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别的江南春天的诗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