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 语出卢纶的《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牧》 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
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
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
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
亦比喻束缚自己。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
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
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指文武兼备的人才。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旧指女子十三、四岁。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
比喻男女相思。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一、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逃之。
A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
(《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
(《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B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
后亦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
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 【必恭必敬(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愧屋漏】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不稂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不日不月】①没有期限;②不选择时日。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C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惩前毖后】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
(《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绰绰有裕】形容非常宽裕,用不完。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D 【大发雷霆】①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②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 【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德音莫违】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 E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诗经·国风·卫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F 【风雨漂摇(风雨飘摇)】形容动荡不安,形势很不稳定。(《诗经·国风·豳风》:“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风雨凄凄】凄风苦雨,倍觉凄凉。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 【风雨如晦】比喻社会黑暗,局势动荡。(《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
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诗经·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G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 【高山仰止】崇敬仰慕。(《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 H 【翰飞戾天】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小雅·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
比喻贤士身隐名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胡天胡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表示极其崇高尊贵;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诗经·国风·墉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J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进退维谷】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
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诗经·大雅·荡》:“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赳赳武夫】雄赳赳的武人,亦比喻勇武果敢的人。(《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 K 【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诗经·国风·郑风》:“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 M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明哲保身】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
原发布者:anxilyz
出自诗经的成语【鸟革翚飞】 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为鬼为蜮】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朱熹集传:“蜮,短狐也,江淮水中皆有之,能含沙以射水中人影,其人辄病,而不见其形也。”后以“为鬼为蜮”比喻使用阴谋诡计,暗中害人。【求之不得】 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鱼跃鸢飞】 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投桃报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吐刚茹柔】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语本《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
出自《诗经》的成语
岸谷之变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柏舟之誓 誓:盟约,诺言。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
俾昼作夜 俾:使。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邦国殄瘁 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采葑采菲 葑:蔓青,叶和根、茎都可食,但味苦;菲:芜菁类植物。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
蹙蹙靡骋 指局促,无法舒展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匪石之心 比喻坚贞不渝
蹐地跼天 形容戒慎小心
斤斤计较 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细。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
俭不中礼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兢兢业业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敬恭桑梓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跼天蹐地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
君子好逑 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现指男子追求佳偶
哀哀父母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憬然有悟 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骏马,在空无一人的山谷咀嚼着青草 ,有那样一个人 ,如玉般,干净,透明,澄澈。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定下了生死想爱的契约,无论分分合合(阔,分别阔别),牵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差不多就这些吧!!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忧虑。
“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诚可信。“万寿无疆”:万年长寿,永远生存。
用于祝人长寿。旧时常用以祝颂帝王。
“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寿比南山”:像南山那样长久。
用于祝人长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
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巧舌如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美妙动听。“兢兢业业”: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我们很少去注意这些变化,在我们身边,就活跃着很多源自古诗的词语,虽然这些词很常用,但由于时光荏苒,如果不细细查考,我们已经很难了解它们的本来面目了。
比如“乔迁”一词,现在我们经常用来恭喜别人搬进新居或者职务高升,但从字面上乍一看,“乔迁”确实和搬家、升官联系不上,其实它来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鸟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也就是说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忽然跃升到大树之顶,得以饱览明媚宽敞的天地,这确实是值得恭喜的事情。再比如“桑梓”,本来的意思是桑树和梓树,现在都用来指代故乡,为什么桑树和梓树就能表示故乡呢?这源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们要表示敬意。从这个意思上引申出去,“桑梓”才成为了故乡的代名词。此外,还有我们常用的“小康”,也出自《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只不过和现在的意思相比,“小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情况。
《诗经》确实是很多常用词和成语的源头,当然其他的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词流传下来,比如我们常用“涂鸦”来形容字写得很差或画很难看,这个词出自唐诗,卢仝在《添丁诗》里说:“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这里取的是最后一句的开头和结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