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提高修养的诗歌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5:22

1. 有关读书,增强身心修养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 提高文学素养,写好散文诗

去读一些传统诗比如雪莱,拜伦,济慈及泰戈尔的东西,然后再读现代诗,从波德莱尔和顾城,北岛读起,散文诗其实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好写,讲究语言魔术,比如兰波,极为难懂晦涩,比韵诗难写多了,写诗不仅要读诗,也要读小说和剧本,还要来点文艺理论比如莱辛的书,还要尝试读点哲学美学的东西。

一般来说我们诗人要成熟需要长期打磨。锻炼自己的语言操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个诗人苗子有四个特点:对语言对生活的敏感;对越是看不懂的越喜欢;对一些现象常常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思考;个人性格的敏感和强烈的怀疑心理。散文诗需要大胆夸张的想象力。

3. 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

是书.反正我知道的是一本书.

内容简介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些言辞优美、思想性强的诗歌,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而且还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领悟人生。鉴此,本书精选60首中外著名诗人的经典之作,并配以契合诗意的图片和赏析文字,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歌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偷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本书力图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组合,以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人生品位,为读者迈向光彩亮丽的人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

编辑推荐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些言辞优美、思想性强的诗歌,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而且还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领悟人生。鉴此,本书精选60首中外著名诗人的经典之作,并配以契合诗意的图片和赏析文字,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歌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偷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本书力图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组合,以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人生品位,为读者迈向光彩亮丽的人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目录

中国卷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的街市

红烛

繁星

再别康桥

断章

雨巷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大堰河——我的保姆

预言

乡愁

错误

致橡树

一代人

回答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外国卷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调谢

一朵红红的玫瑰

咏水仙

夜莺颂

西风颂

十四行情诗

横越大海

当你老了

序曲

黄昏的和谐

乌鸦

诗人走在田野上

天鹅

海滨墓园

哀愁

我不是出版社的.你被骗过吧楼下的.哼!

4. 谈谈诗歌对提升个人审美修养的作用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但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倾向。

而今天的古诗教学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清一色的串讲几个词句而已,无人再问意境之美,意境之深。如果只抓住浅显地理解文字而放弃对意境的领悟,这种半途而废的教学,实为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其实,优秀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审美素质教育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必须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因此,古诗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那么,怎样再现古诗中的意境呢?古人好讲含蓄之美,往往移情于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为再现古诗意境,只有充分发挥电化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的优势,通过画面、音响渲染、语言描述、声画联璧等手段来实现。一、画面再现。

这实际上是把浓缩在诗句中的情境显现出来,绘制一幅幅形象真切的幻灯片或挂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原诗中的美。对于一般的文章来讲,倘若作者描述详尽,学生基本上能唤起平时的意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具体的画面。

可是古诗有着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每一个词句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加之诗歌的跳跃性和古今词意的差异,学生虽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弄懂每个词句的意思,但对古诗的经典所在诸如“这首诗成功之处在哪”、“诗人通过什么表达什么”之类就不求甚解了。绘制画面首先要围绕诗人的情感来设计,真实地再现彼时的情景,创造出为主题服务的氛围。

如《早发白帝城》一诗,诗人是在流放至白帝城被赦召回时写的,轻舟顺水而下,一日千里,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这种心情从哪表现出来呢?你瞧,江面上一叶小舟乘风而来,诗人伫立船头,把酒临风,两岸美景一闪即逝,如同那沉郁于怀的心病(诗人因致力改革、皇上听信谗言而遭朝廷流放),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天空晴朗开阔,两岸景色如画,江风清爽扑面,联想到那刚失去的东西,现在又奇迹般的回 来了,同连日来诗人逆流而上、心情沉重相比较,如今这舒畅的心情,怎一个“快”字了得! 其次,制作画面要抓住诗人的意识流,把诗人的主观镜头变为直观的图景。

诗人的灵感,往往是缘情而发,而作诗时又不受时空的限制,那意识流纯属一种暗流在脑海里流动,欣赏者只能是捕风捉影、咬文嚼字了。因此,在制作画面时只有抓住诗中的意象,才能客观具体的再现出原诗的意境,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如《宿建德江》,这是孟浩然飘零他乡,宿投建德江时所作。那时正值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羊牛下山。

目睹此景,触目伤怀,游子突然间乡愁倍增,惆怅满怀。明月升起来了,江面清静,野外的一切都找到了它的归宿,而诗人却远离故乡,仍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好孤独啊!明月,今晚只有你我为伴,共享良宵了。

恍惚间(主观镜头):故乡、亲人、团聚,同样是明月皓空,觥筹交错,众宾喧哗,天伦之乐!倏地(闪回现实镜头):月落江 底,江水潋滟,喧哗之声,萦绕在耳。顿时,诗人思接千里,犹如故乡就在眼前:好近啊,故乡的明月! 第三,绘制画面要注意周围景物的陪衬。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是身处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歌诗合为事而作”,因为眼前某件事物触动了诗人的灵感,故而诗兴大发,充分展开创造性的想象,在情感的牵引下,去寻觅那特别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意象。如《宿建德江》,在绘制画面时倘若能抓住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牛羊下山这些景物作为陪衬,那么那种远离故乡的羁旅之愁也就油然而生了。

再如《江雪》,通篇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远离朝纲的孤独心情。在制作画面时就应抓住周围白雪皑皑,鸟雀无影,阒无人迹这些景物来烘托孤舟寒江、孑孓独钓的意境。

二、音响渲染。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的确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

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使之心驰神往,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宿建德江》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早发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等等。这将为领悟古诗意境带来很大的方便。

制作音响效果,其作用也不能小觑。如《鹿柴》。

温馨提示:
本文【提高修养的诗歌】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