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有关颐和园的古文诗句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4:47

1. 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七古·游颐和园有感

微风抚面除乏意,柳叶飘飞驻岸头。

小憩颐和园景赏,樱零粉瓣泛湖舟。

游颐和园

康乾盛世筑漪园,颐养冲和一代奸。

万寿山风述往事,昆明湖水咏新篇。

七古·颐和园之春 荷 秋 雪

细雨缠绵绿柳梢,

桃兰吐蕊花如潮

一年又见千芳竟,

知春亭前分外娇.

一湖碧水半湖荷,

半卷闲云几叶濯。

雾雨西山人亦醉,

藕花深处采莲歌。

残荷听雨弄清影,

桂子飘香沁云心。

花好月圆人常在,

谁说秋色不如春?

寒山古塔雪纷纷,

冬夜长风扣殿门。

暗香一点凭霜尽,

昆明湖上雪无痕。

浪淘沙·颐和园

绿树掩行宫,楼宇重重。山光水色远眸中。玉带桥连烟柳岸,飞起流虹。

彩蝶逐花丛,嗅遍香浓。长丝袅袅引微风。百转长廊观彩绘,妙味无穷。

2. 有关颐和园的诗句

1、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2、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3、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4、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5、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

3.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杜牧 的诗《泊秦淮》这句诗的大意是: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是颐和园月波楼上的对联,作者不详。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4. 谁知道关于颐和园里的匾额,对联,诗词的全部内容

文昌高阁凌霄汉,昆明湖水荡清涟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具有与欧洲古代园林不同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家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部份,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仁寿殿,曾名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门两旁有两块青石分别象征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伫立警卫。殿中平床上设宝座、屏风、掌扇、鼎炉、鹤灯等,屏风上有九条巨龙,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然而,在宫廷区的玉澜堂,却记载着一段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光绪皇后住在玉澜堂后的宜芸馆。宜芸馆西北的乐寿堂,则是慈禧太后的处所。据说,她起居于斯,每天饭费就要花掉白银60两。在仁寿殿北面不远处是德和园,是清代所建三大戏台最大的一个(另处有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清音阁),每年慈禧做寿,都有吉祥戏目演出。从乐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有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上8000多幅彩色绘画,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这座八面三层四生檐的佛香阁建在58米高的山坡上,内供接引佛,当年每月朔望,慈禧便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从佛香阁下望,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又名铜亭。铜亭的铸造用铜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的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内部结构以纵横交错的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柱梁承重,堪称绝活。

万寿山以南,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据说,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爱游西堤。慈禧曾在这里化装成渔婆,命太监李莲英扮成渔公,二人合影留念。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望柱上有神态各异的石狮564只。昆明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三座大岛,十七孔桥等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颐和园三大景区,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不同特点的建筑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联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作为清代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记录了宫廷生活的许多史实,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侧面。万寿山古称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为杭州西湖,称为“西湖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许多优美诗篇。由于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气袭人,这样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营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园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完成于彼。其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筹备庆贺太后60寿辰的名义,乾隆帝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瓮山改名万寿山,瓮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三山五园”皆化为焦土,所有珍宝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漪园进行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造景百余处,虽然寓意繁丰,但突出地体现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尚,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这座历史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 关于京城的诗句

无情最是京城柳

东城渐觉风光好,湖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纪晓岚当年写颐和园,有一句“双飞白鸟似江南”,以为妙绝。

唐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雄关叠翠望居庸,琼岛春荫绿正浓。

卢沟千年题晓月,金台几度夕照红。

蓟门残垣伫烟树,太液禁城起秋风。

垂虹玉泉凝空碧,晴雪西山唱晚钟。

长安回望绣成堆

青春作伴好还乡

京口瓜州一水间

6. 怎么写一篇描写颐和园的文章,还要把自己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和行宫。今天我们就来到了颐和园。导游介绍:颐和园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其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园林。

首先,我们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昆明湖的湖十面上有一座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是九孔,既对称,又表示是至高上的皇家之桥。

之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长廊。其长廊是吉尼斯之最,长廊长782米,廊上彩绘精美,计有1400多幅。彩绘中有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八仙过海。长廊有四个亭子,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为名。

游完颐和园,我们就回宾馆了。

7. 写避暑山庄的诗句

承德避暑山庄72景色诗歌14首

1、

北枕双峰晚辉笑,南山积雪夕映照.

巅顶依稀几闲亭,看罢秋风看春晓.

2、

金莲澄波映日红,双湖叠翠夹镜中.

清风起落拂碧面,蝶舞扁舟渡云空.

3、

长虹横空饮碧练,青翠石壁吐泉源.

水流无声云犹在,烟波致爽莺歌啭.

4、

芝径云堤万壑风,水芳岩秀千泉澄.

仙家应悔灵霄殿,不似凡尘一山城.

5、

金莲映日别样晴,曲水荷香远益清.

塘鱼无心戏碧叶,觅寻芬芳逐不停.

6、

西岭晨霞浴喧波,四面云山隐清佛.

远闻近触泉声处,宛似菩提花数朵

温馨提示:
本文【有关颐和园的古文诗句】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