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加油712752 :你好。
《诗经》中感恩的句子:
《诗经 小雅 谷风之什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
《诗经要籍集成》是2003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典籍,也为世界汉学研究的热点。自1993年起,中国诗经学会在与台湾专家学者及日本、韩国诗经学会交流过程中,倡导编辑《诗经要籍集成》一书,因此这是一部集中了海峡两岸、港澳及日本、韩国专家心血的诗经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丛书精选影印由汉至清具有代表性的《诗经》研究要籍130余种,包括各代、各家、各派的著述,全面反映了诗经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面貌。
本丛书仿《四库全书》体例,所收录各本之前分别由中、日、韩三国学者撰写其原著者介绍、内容评介及版本源流递嬗,以提纲挈领,考竟源流。
本丛书除录入的130种要籍外,存世未录的《诗经》著述,皆撰写题录附后。
本丛书由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夏传才、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董治安两先生担纲主编,由北京大学教授禇斌杰、复旦大学教授顾易生、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沛霖等七人共同组成编委会,中、日、韩三国专家学者分别执笔撰写提要,其中如日本诗经学会会长、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村山吉广先生、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兼东吴大学教授林庆彰先生、台湾中研院副研究员蒋秋华先生及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左松超、台湾明新工专教授赵制阳等诸多学者,均潜心研究《诗经》经年有余,在诗经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撰写的提要中包含了其最新的研究心得,故本书不仅为自《诗经》问世以来研究著述之总汇,也是现代诗经学研究成果之结晶。
本丛书自1993年开始编辑,已历十载,现终编竣出版。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翻译】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绸缪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译文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哪夜?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哪夜?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哪夜?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
①绸缪:缠绕,捆束。犹缠绵也。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
②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③良人:丈夫,指新郎。朱熹《集传》:“良,夫称也。”
④子兮:你呀。
⑤刍(chú
除):喂牲口的青草。
⑥隅:指东南角。
⑦邂逅: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⑧楚:荆条。
⑨户:门。
⑩粲:漂亮的人,指新娘。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经·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注释】:
饥民描述荒年饥馑,人民困顿的情况。
苕(音条):植物名。即凌霄花。藤本,蔓生,花盛为黄色。
黄:蔫黄。比喻人生潦倒。
其叶青青:指花落,叶盛。比喻好景不长。
牂(音脏)羊坟首:母羊大头,指瘦瘠。比喻人的穷困。
三星在罶:参星映在罶中。指笼中无鱼。鲜:寡;少。
下面是【赏析】:
《苕之华》描写灾荒年代人吃人的残酷现实。表达了人们“不知无生”的内心痛苦。诗以凌霄的花叶反衬的萧索,所谓“物自盛而人自衰”,又特别善于选取典型事物概括生活,“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耗可想”。水中无食,因此鱼不可见,陆上无草,因此“牂羊坟首”。时进而衬托人的生活“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连人吃人都无法可饱,表现饥馑的严重,可谓力透纸背。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