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以李白、王 维 、孟浩然
中唐是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韩愈
晚唐则是李商隐、杜牧、李贺
细分的话:
一、山水诗,主要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然美。
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山水诗派的创作及其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质。
二、咏物诗,看似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往往寄托诗人的情怀与思想。
贺知章,李商隐,等等。
三、田园诗,主要是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农家的生活。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四、怀古诗,一般不仅叙古事而融入诗人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的反映出诗人自己对现实的关注。杜甫,刘禹锡为代表人物
五、送别诗,一般表面诗人或友人离情别绪或是留恋或安慰、嘱咐、惆怅、期望、伤怀的心境等等。李白,王昌龄,王勃等等。
六、行旅诗,主要是表现行旅生涯诗人的旅程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韦应物使其代表人物
七、边塞诗,一般是表现思妇征人的忧怨与担心,熏染边塞苦寒的边境,壮写士兵的艰辛生活与保家卫国的高度热情与英雄的气概,抒发了诗人的同情之感,另有表现边塞生活的孤苦孤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弊端等等。
这些分类主要是按照诗的取材范围来分的,当然唐诗的分类还有其他的,重要是这几种。
17世纪以约翰·邓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John Donne 约翰.邓恩便是“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样的经历与观念,以及漫无边际的情感与心境。他的诗歌形式是动态的,语言别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韵律生动活泼,与其他单纯静谧,乐感十足而平淡无奇的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相比大相径庭。邓恩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就是说诗中的反映不是诗意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世界。除了邓恩,玄学派诗人的代表还有赫伯特,沃恩,克拉肖,马韦尔及考利。
李白,诗仙。飘逸潇洒豪放浪漫。我爱他,他具侠气和仙气,但是他也会为政治失意而不爽,但是也能释怀。有时候他是个天真的孩子,有时是个深情的男子~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单纯耿直。但是他也会拍人马屁。生不用封千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让我爱的纠结啊。
王维,诗佛。我爱他。他的诗很温厚很清新。(我觉得他的人也是~)他的诗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精通佛学,读他的诗感觉很安静很美好。他仕途蛮顺的感觉。
杜甫,诗圣啊。我崇拜他。他关心人民,爱国的~
李贺,诗鬼。很奇,有些诡异。边塞诗不错~死的早。唉。
白居易。王勃。还有很多。
宋词:苏轼,大家。感觉有时候很李白啊。感觉读他的词就是一股浩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很爱民。也很深情,他悼她妻子的词超感人的。
辛弃疾,我的最爱。他这人早年参军的,可是南宋政府太。后来郁郁不得志。被当小官,所以他的词豪气之中有沉郁。憋屈。
婉约词宗柳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仕途不得志,浪迹于烟花柳巷。他的文字优美深情。写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很多。他同情风尘女子。他也很傲,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风流才子~~~
李清照。早年是官家小姐,生活很好,丈夫更好。词写安逸闲适的生活。南渡后孤苦无依,叹命运颠簸,自怜自叹。
二晏。父亲晏殊,官至宰相,多写士大夫闲适生活,言辞深婉。其幼子晏几道(大爱),性清高傲慢,不愿为官,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落魄公子,写歌女,写回忆。
王安石。周邦彦。欧阳修。很多很多。推荐《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
元曲不是很了解。
关汉卿。马致远
一:唐诗十大名家(倒序排名)10: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
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我将他排进前十只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9: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
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
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代表作 《江南春》《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
8: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他的绝句在唐朝和李白齐名,可以说是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
放眼大唐,能在绝句上与王昌龄一争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
《出塞》《从军行》。7: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
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
我将其排在了第七。《夜雨寄。
一:唐诗十大名家(倒序排名)10: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
我将他排进前十只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
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
代表作 《江南春》《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8: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
他的绝句在唐朝和李白齐名,可以说是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放眼大唐,能在绝句上与王昌龄一争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
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出塞》《从军行》。
7: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
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我将其排在了第七。
《夜雨寄北》《锦瑟》。6:孟浩然 虽然常有人把他和王维放在一起,但要是真论起来,他和王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基于此,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六名。
《春晓》。5:崔灏 也许我将他排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就其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来说,崔灏确实在孟浩然李商隐之上。
能和杜甫在其看家本事上律诗上一较高下的,唐人中仅有崔灏一人。虽然王昌龄也能在李白擅长的绝句上一争高下,但是李白真正纵横诗坛的却是古风,也就是古体歌行。
崔灏一首《黄鹤楼》令李白都不得不叹“眼前有景题不得”,也让杜甫虽然律诗众多,却始终不能拿得“第一律诗”的称号。就此一点,已经是李商隐、孟浩然比不了的。
况且崔灏极长长篇古体歌行,在盛唐能在这方面强于崔灏的,也只有李白杜甫二人而已。所以我将他排在第五。
《黄鹤楼》。4:白居易 以诗歌的水平而论,白居易和王维是不分高下的。
但是在白王之间,我更偏爱王维。所以只能将白居易放在王维后面了。
白居易是中唐第一诗人,也是新乐府诗的代表,长于长篇叙事,深受杜甫影响。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琵琶行》。3: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笔法如出水芙蓉,又尽带蝉性。只可惜,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好好开发,否则他也许真能和李白杜甫一争高下。
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他还是落在了李杜之下。《山居秋暝》《鸟鸣涧》。
2:杜甫 其实杜甫和李白之间历来根本没有谁强谁弱之分。可是我最喜欢的文人是李白,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李白。
所以我只能把子美放在第二位。这位诗坛上的圣人,以其浑厚的文笔,写着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落,写着一位儒士的报国忠君之心。
也正是他的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适应了整个封建一统,被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竭力推崇这。但他也有一一面。
他诗里,上黎民的疾苦,是百姓的无奈。他,蹬上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坛中,绝无第二人敢一较高下。
《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李白 这是个妇孺接知的名字,中国人有不知道苏轼和杜甫的,但绝对没有不知道李白的。
他以大开大和的文风,飘逸脱俗的语言,美幻绝伦的想像造就了中国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他的诗是盛唐时代的百科全书,将整个社会全面溶在其中。
山川的秀丽,风俗的快歌,一切都在李诗里彰显的那么高超。他让人仰观,让人叹服,让人望而止步。
他或做小桥。
应该是方苞、姚鼐和刘大櫆(能在清代并称三位散文家ms只有他们了)
桐城三祖
“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他们三人则被尊为“桐城三祖”。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建立,是从方苞开始的。
方苞
方苞(1668-1749) 清代散文家。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五十年,被牵连进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写《狱中杂记》,揭露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具有现实意义。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重“清真雅正”。他在行文时始终以此为宗旨,文章写得雅洁精练,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方苞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因而发表很多文章反对黄宗羲、颜元的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
“义法”:所谓“义”,即“言物”,所谓“法”,即“言有序”。“义”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方苞要求文章的形式服从于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章语言要做到“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义法”说,涉及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诸问题,对形成有益的文学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汤沟镇陈家洲人。
大櫆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20多岁以布衣入京,方苞见到他的文章,极其叹服说:“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并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
大櫆师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他又是姚鼐的老师,故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大櫆虽出方苞之门,但文风不同,方苞深于经学,对文章提倡义法,用笔严谨,简明确切;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才气雄放,波澜壮阔。形成“日丽春敷,风云变态”的风格。不仅如此,大櫆对“阳湖派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
《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
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中有不少模糊的、扑朔迷离的诗句,十分晦涩,诗中意象令人厌恶。魏尔伦有些诗表达的感情极为深刻,如《无言浪漫曲》;兰波的代表作有《母音》(《元音字母》)、《醉舟》;马拉梅最重要的作品是《牧神的午后》。
象征主义诗人在思想与艺术上的特点是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悲观主义,他们的诗歌晦涩、朦胧。1891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到九十年代初就解体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