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摘抄诗经中的两个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1:40

1. 描写一个诗经情景的小故事三百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

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

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2. 诗经中的一个故事

草虫:爱情本身就是天灾 《诗经·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清代学者方玉润,坚持认为《草虫》是一首借思妇思夫比喻臣子思君的诗,他甚是理直气壮地说,彼妇自思夫,纵极工妙,何足为《风》诗之之正耶? 在方老先生看来,老婆惦记老公,这种感情写得再漂亮,也是上不了台面的,他心中的伟大情怀只有一种,就是臣子对君王的缠绵牵念。这会儿要是跟一百多年前的方玉润掰扯,到底是龙椅上的帝王,还是一个亲切的男人,更值得被深沉地想念,不但比他老先生更不合时宜,还有些没话找话的矫情——现时眼下,还有谁真的信方老先生那一套?我看了几个版本的注释,都说这是一首描述女人思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诗。

把“伟大情怀”还原成“个人感情”,算是“思想大解放”的成果了,可是我细读这首诗,还是有些疑惑,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两人婚姻状况以及所在方位的字句,为何就能将两人身份确定为夫妻,将两人的方位定位为此处与远方呢? 是否是因为那感情来得有点严重: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草丛里的蝈蝈儿叫个没完,不时蹦出一只蚱蜢,没有看到那个人,让我怎能不忧心忡忡,假如能够看到他,假如真的能够看到他,我的心才能够降落下来。

并不是一场花前月下的约会,在外人眼中,她只是南山坡上采野菜的女子中的一个,从那平静的容颜上,你看不到有风暴在她内心迭起,从“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再到“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内心的隐忧层层升级,“忡忡”是些微的疑虑,“惙惙”是巨大的不安,到了“伤悲”,则是沉重的绝望,一个也许并不漫长的时间段里,她的内心,跌宕起伏,兵荒马乱。也许在某些注释者眼中,这样忧伤的感情,总该有些缘由,所以他们假设她是与爱人天涯暌隔,不能相见。

然而,我看这不可自抑不可把握的感情,不像是山高水长的想念,那种感情,节奏要更慢一点,更悠长一点,感情被拉扯成了一首长调,再伤感,也可以从容道来。而这首诗,一连几个“我心……”,让我感到的,是一种被什么摄住的窒息感,世界无限广阔,她却无可选择,大脑空白,呼吸停顿,日常杂念皆向后隐遁,她紧紧地抓住一个念想,就是要见到他。

除了见到你……只能是见到你……一种梦魇般的慌乱紧张,“看见你”是唯一的救赎之道。当我开始爱,就再也没有自由而言,我的命运在你的手上,而你的手,在我看不见的彼岸。

这世界无边无际,本来就像隐藏着无限的风险,当我看不见你的手,你的脸,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黑洞,那种不可知与不可能让我恐惧。女友S说,她读书的时候,和一个她喜欢的男生通信,每一天她都感到再也收不到他的来信,想象在她这边,或是他那边的信箱边,会有一个顽劣的小男孩走过,没心没肺地,向信箱里投进一根划着的火柴。

她实在是太紧张了,才会冒出这么有创意的念头,百万分之一的可能,却会被她当成现实,因之深深地绝望。和S的故事相同,《草虫》中亦未有任何凶险的预兆,上一次分别时,他的笑容温暖如昔,她恐惧,只是因为她珍惜,因为她感到绝不可以失去,世间最大的安全感是,预先做好失去的准备,可是,我绝不可以失去你。

不需要外力给予不幸的遭遇,爱情本身就像一场天灾,像地震,像洪水,像泥石流,一路追击,把人变小变惊惶变无助,爱情,让太平盛世也像乱世。回看这首《草虫》,本该是一个和煦宁静的春日,草长莺飞,卉木萋萋,蝈蝈在暗处弹琴,蚱蜢不时跳出来撒个野,不管是赴约而来还是不期而遇,那个人都应该即将出现在她面前,可是,她的内心,却风云诡异。

他们最后见到了没,诗里没有说,也许他来了,也许他没来,他来与不来并不那么重要,这首诗着重说的,是她那一瞬间毫无理性的倾斜,在爱情的洪荒里,明晃晃的青天白日下,她抬起头,突然就没了信心,那个人,犹如戈多,永不到来。她感到他不到来,是因为她把他的到来看得太重要。

汉广:拒绝泅渡的爱情《诗经·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少年时候读过《蚕马》的故事,一直不能忘怀。

说是有个女孩,父亲从军边疆,音讯皆无,她与母亲在家中,十分惦念,母亲放出话来,谁能把那父亲找回来,就把女儿嫁给他,不曾想应征者竟是一匹白马,它一声长嘶,绝尘而去,不久,真的把父亲载了回来。听说了原委,父亲反悔了,白马咆哮,父亲干脆将那白马杀掉,曝皮于庭,白马凄厉的灵魂不肯罢休,某日,忽然卷女而去,最终栖止于桑树,两人合二为一,化为蚕。

两情相悦的爱情可以化蝶,一厢情愿的爱情,。

3. 用诗经编一个故事

诗经采薇词意编个小故事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没有正常家庭生活,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休息,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4. 摘抄古今中外的两个神话故事

传说,娥皇和女英是古代帝王尧的两个女儿。尧到了晚年,想物色一个聪明、能干、正直、善良的人接替他的王位,于是四处寻访。他来到妫水(今山西永济县南)边的一个小村子,听说村里有个叫舜的小伙子为人忠厚,也很孝敬父母。便细心查访,证实舜不但孝敬父母,而且深得民心,很有才干,是个接替王位的人才。于是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那时,舜仍然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娥皇姊妹虽然是天子的女儿,但一点也不自尊自傲,不摆贵族姑娘的架子。她们在舜家里辛勤劳动,操持家务,尽心尽力侍奉公婆,全是好媳妇。

但是,舜的父母和弟弟象,阴险毒辣,对舜嫉妒、怨恨。他们设下了许多毒计,想要害死舜。但是,娥皇和女英凭着她们的聪明和智慧,使舜一次次地转危为安。

有一次,象来到舜家,叫他去帮助父母修谷仓。原来,这是他们设下的圈套,想在舜修谷仓的时候放火烧死舜。先知的娥皇姊妹早就预料到了他们的诡计。他们给舜穿上一件五色斑斓的衣服。第二天,舜来到父母家,正当他在谷仓上修顶的时候,凶残的父母果然撤掉梯子,放起了大火。舜焦急万分,伸开手臂向青天呼救。就在他张开手臂,露出五彩衣上的全部图案时,五彩衣忽然变成了羽毛,舜立时化作大鸟,在烈火和浓烟中冲上蓝天。看到这个景象,他的父母和象目瞪口呆。以后,舜在心爱的妻子帮助下,又接连躲过父母的两次陷害。

后来,舜作了帝王,娥皇和女英就成了天子娘娘,她们一直帮助舜,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舜渐渐地老了,在一次巡视南方的途中死在苍梧之野。娥皇和女英听到噩耗,肝肠欲断,星夜动身去南方奔丧。想起几十年的夫妻恩爱,她们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象泉水一样奔涌出来。这伤心的泪水洒在南方的竹子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泪痕,真是“斑竹一枝千滴泪”啊!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斑竹叫做“湘妃竹”,用来纪念这两位善良的中国妇女。

娥皇和女英乘舟南渡湘水时,忽然狂风大作,江面上浊浪骤起,掀翻了渡船,不幸的娥皇、女英没有看到丈夫的面容就遗恨死去了。由于她们的美貌和贤良,天皇让他们作了湘水的神灵,人们经常在黎明和黄昏看到她们那令人惆怅的美丽的眼睛在水面上闪耀。

柳毅与龙女

故事发生在唐朝高宗皇帝时期。一位来自湘乡的书生柳毅,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榜。返乡时,他取道泾阳想与在那里的朋友话别。途中他经过一处荒凉无人的郊外,遇见一位姑娘正在孤零零地放羊。这位姑娘容貌非常美丽,但衣装粗简,满脸憔悴,神情格外凄苦。柳想觉得好生蹊跷,经过询问,原来这位姑娘是他的乡亲,是洞庭湖龙王的爱女。她遵从父母的安排,远嫁到这里,做了泾河龙王的儿媳。然而,丈夫终日寻欢作乐,对妻子薄情寡义。龙女无法忍受这般虐待,不断诉求抗争。但公公婆婆袒护儿子,非但对龙女不理不睬,反而百般刁难并役使她在荒郊放牧。面对洞庭万里迢迢,长天茫茫,龙女欲诉无门,欲哭无泪。她请求柳毅帮她送书信到洞庭家中。柳毅非常同情龙女的不幸遭遇,慨然允诺前往洞庭龙宫。

柳毅怀揣书馆兼程赶路,来到洞庭湖畔。他按照龙女的指点,找到一棵大桔树并叩树三下,果然从碧波间冒出虾兵蟹将。经他们揭水引路,柳毅进人龙宫,将龙女托书亲手转交给了洞庭龙王,并述说了龙女的悲惨境况。

龙王得知女儿受难,非常伤痛。龙王的弟弟钱塘君,是个性情开朗、刚直勇猛、疾恶如仇的人。他一听说侄女在夫家遭受欺辱,顿时大怒,立刻凌空而去,诛杀了泾河逆龙,救出了龙女,使骨肉重新团聚。

龙女深深地爱上了见义勇为的柳毅,钱塘君也希望玉成美事。但柳毅是个正直的书生,他当初送信救龙女完全是激于义愤;来到龙宫,面对数不尽的奇珍异宝也不为所动,没有任何贪财恋色的个人企图。所以当钱塘君在酒宴后逼婚时,他虽也有爱慕龙女之心,但克制了私情,晓以人间正义,毅然拒绝。柳毅告别龙宫后,性情温顺善良的龙女面对他的拒绝没有气馁。她饱尝过包办婚姻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所以不再依从父母又一次为她安排的婚配,依然执着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柳毅的妻子亡故后,龙女化做民妇来到鳏居孤独的柳毅身边,与他结为夫妇,直至他们的孩子出世才道出真情。柳毅被龙女的一片深情所感动,从此而心相印,过着恩爱美满的生活。

5. 给我一些诗经或古诗,文言文中的一些小故事,要古文,不要你自己翻

九张机

一张机 细雪无痕疏影浅 薄雾微凉晨露夕 风起云岚 烟落万霞 粼粼湖光熠

二张机 鸳鸯小字共双栖 纤指弄弦珠帘里 提琴伏案 素衣蹁跹 谁知此时意

三张机 几树繁英星如雨 一点鸾庭留昔忆 流云渐去 心绪悄然 火莲淀湖西

四张机 桓香笑颜漫花堤 倚望明处草萋萋 低眉暗诉 斜阳碎影 轻道不相离

五张机 只见皓月伤心色 不闻夜雨断肠笛 银龙破空 暗潮汹涌 苍鹰展风翼

六张机 流光弃人容易去 两处人心终相依 波澜再起 可知谁在 春闺幽梦里

七张机 近水丽人失笑语 血落清湖然荷芰 犹记当时 舞尽千姿 翘首盼结缡

八张机 愿以我心换君心 昔时合欢无可觅 旧事重提 谁可曾知 明月名彦璃

九张机 再相逢时已陌路 深秋不染浣沙溪 情迁事异 琴音又起 一别无他意

雁语 林清旧时人独立 宿醉倦重不堪依 江清月静 声催泪涕 卧听春尽期

无需 古道明月不忍泣 笔落青尘自相戏 樽前珠玑 秦筝无迹 无语顾朝夕

打得我好辛苦——同学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再者,可以去看看纳兰词集。

6. 关于诗经的故事

《诗经》故事:在水一方(2006-12-04 09:56:24)转载

《诗经》有一首挺著名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有几段,内容就是一直在找,可是总也找不到。伊人好像在与作者捉迷藏。

上大学时讲《诗经》,教授最推崇的就是这首《蒹葭》。不知为什么,那位嗓音有点尖细的女老师,可能是被诗中的季节所感染:秋天的早晨,芦苇在雾中苍茫着,小岛的四周有水波荡漾。此刻,伊人出现了。伊人是男人是女人,我们并不知道;伊人在沙滩上还是芦苇丛中,我们也无法辨别,这也许正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意境。

琼瑶女士曾写过一本书叫《在水一方》,从她其它的作品里推测,也是受了古诗词的影响。借助这个魂,营造一个个缠绵悱侧的爱情故事。正如他看到北京的公主坟这个地名,想象出了《还珠格格》这样一部哭哭闹闹的电视连续剧。

如果把伊人当成女人,秋人伊人当然是美的,但在水一方的伊人总有一些魅气,不然怎么老也找不到呢?相思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在水一方的伊人为我们创造了经典爱情。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包括爱人。在意识和物质的争斗中,意识在这里应该占绝对的上峰。伊人也许并不存在,也许是早晨的水雾缭绕,看起来像个人,也许顶着芦花的芦苇们玉立成了人形。伊人只是瞬间一闪,被《蒹葭》的作者扑捉到了。

作者在干什么,背着手散步的公子?不是,肯定是正在收割芦苇的小伙子,他在一抬头的时候看到了伊人。他早晨起来有点迷迷瞪瞪,就让她母亲撵到苇塘里干活了。看到伊人,索性扔下镰刀,开始找,从芦苇塘到沙滩,从水边到水的中央。

在水一方的伊人也许是个女妖,你正在相思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妖气,因为她牵着你的魂儿。“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见不着的时候,一样“搔首踟蹰”。《诗经》里的美女也有主动约一个男人到城楼相见的,他们的约会地点太真实、太具体了,但其中的浪漫与在水一方的伊人有些相似。美人送给了他一把红色的草,他说这草美的好怪呀,——因为这草来自美人手里。

几千年了,我们还能找得到那样约会的地方:水草丰美的地方,校园里的某个角落,商场门前。伊人总是在前方,飘乎不定,无法选择,或者追也追不上。当我们的手指轻轻敲动键盘,与“小燕子”、“小帅哥”们聊天,我们并不敢与其真见面,因为我们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 把诗经邶风击鼓写成小故事

1、只能为你奉上原文的翻译,请你参考: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

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2、补充解释: 《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温馨提示:
本文【摘抄诗经中的两个小故事】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