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男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 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 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一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象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 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梦幻童年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晚雨轻烟梦幻远景阵阵视觉朦 迷离人亦迷惘星光闪耀空中 照遍山川活现美景旧事在眼前 童年形象轮廓都一一呈现了 漫漫岁月那堪岁月无情默默送别 送走往日韶华去也匆匆又春风 命运变动信心坚定无穷就像往日 素心清洁无瑕片片天真人生开朗 笑语苍天又学鸟飞落日面照红 徘徊寻觅重叫花香飘荡风中 叫句妈妈顿地撒娇夜夜伴我床 模糊迷幻神韵轻飘飘浮纵 笑语苍天又学鸟飞落日面照红 童年形象轮廓都一一呈现了 片片心声段段意境幸运是女童 无愁无恨无怨天真又欢欣 寸寸春晖念念母亲默默地寄情 何时重入怀抱亲心溶混我 童年时我与你家乡中相见天未亮 你与我永远心意也一样 何时能再与你家乡中相见天未亮 我这里每晚每朝也会对你想一趟 童年时我与你一双双走到阡陌上 你要我替你采花插襟上 何时能再与你一双双走到阡陌上 每次我看见野花也会对你想一趟 童年时我与你打千秋想要攀月亮 你说过要我将心挂天上 何时能再与你打千秋飞到星月上 每次我看见星星也会对你想一趟 童年时我与你将颗心刻到花树上 你说过两个痴心永守望 何时能再与你一双双走到花树望 再看看这两颗心有无永远相向 共你相识在童年系你知心永不变 与你共渡多少快乐时点只系知己咁简单 共你天天都相见伴你身边永不变 与你共渡快乐时天天都唔简单 纯真爱刻心中永在 有苦恼困难并肩相助 童年往事至今我未忘 愿你都不变互励常互勉 与你共渡快乐时天天都唔简单。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赞同2| 评论 2012-2-21 18:35 热心网友 你是笨蛋 赞同1| 评论 2012-2-23 19:57 ydc0577 | 一级 ★关于童年的古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 [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的一首《古朗月行》总能引起我对童年的怀念.凝望着美丽如故的岁月,脚踏着弛程的归途,梦幻着玫瑰所寄托的梦境,期盼着岁月带来的祝福,遐想着未来人生的蓝图,赞叹着往日热闹的舞台,想着已经过去的四千的日日夜夜,猛然发觉,童年时代的纯真与梦想,随着时间的小船,悄悄地航行,悄悄的漂流,随着那波浪似的人生海洋,离我而去…… 从前的嬉戏,欢笑,天真,幼稚,还有那个梦里也相随的可爱的眨着美丽大眼睛的洋娃娃都已经成了我记忆中的珍贵的扉页.小时侯,我只知道世间有美的,却不知道也有丑的;只知道有善的,却不知道有恶的.知道的太少太少,明白的也太少,在那纯真无知的童年时代,我只有往前走,往前走,任凭那稚嫩的小手,顽皮地调弄着那温暖的河水和那柔柔的沙石.曾经在小河里捞星星,相信那颗最亮的一定属于我;曾经在树上摘果子,津津有味的享受劳动成果;曾经为自己的一点小成绩手舞足蹈;曾经在乞丐的饭碗里投下真诚的硬币……至今耳畔还回响着和小伙伴们玩老鹰捉小鸡的串串银铃般的笑语.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切,被装进了书包,塞进了告别童年的漫漫路途,大人们说的,这是成长的开始.长大了,不再顽皮地纠缠河水,也不再在沙滩上留下欢乐的脚印,只是静静的坐着,静静的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让自己的歌声随着河水漂向远方,让自己插上的翅膀,放飞曾经的梦想.记住吧,记住自己该记的—那曾属于我一个人的天空,那天空中的云层上留下的一条条幼稚的路,一行行天真的诗,一串串欢乐的笑声.忘掉吧,忘掉自己该忘的—善意的也罢,恶意的也罢,一宗宗是是非非,一丝丝缠缠绵绵.渴望自己快点长大,让梦想带自己去开阔视野.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美好的未来.明天,梦想会令自己怎样成熟长大?当风依旧地吹,吹不走童年的铅华;当海不停地冲打,冲不走儿时的痕迹.猛然抬头又暮然回首,草地上已留下了我一串长长的脚印.向远处望去,脚印逐渐淡没以至消失,我知道当我再走一段距离.又会有许多脚印在我的视野里消失.我的心悸动了,这不正像人生吗?时间的流逝会淹没许多往事,还会出现许多新事.它给了我人生的启迪,一经踏上生命之旅就应当走好,往事不必回首.太阳下山了,还有整夜的星空,失去了童年,我还有更多的追求。
描写童年的优美语句
1、梦回童年,我独枕一轮孤月,仰头凝视着满天闪烁的星辰,似笑,似是在向我招手。微风吹过,凌乱了我的长发,轻理发梢,我梦回童年。
2、童年,对于每一个渐渐走过青春岁月的人而言,都是一份宝贵的记忆。相信无论走的多远,总有些什么让我们记忆深刻。
3、童年,一个充满欢笑的字眼,一个充满快乐的字眼,一个充满幸福的字眼。如果说童年它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项链,那么童年趣事就象是那一粒一粒闪闪发亮的珠子,不时地催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4、童年、少年、青年……一段一段流金的岁月里,一点一滴美好的记忆,共同交织成一幅美好的人生画卷,收藏于我们记忆的深处,每当我们多年后想起,那几多的苦乐年华,都将成为我们细细品味的人生乐章,苦亦是甜,酸亦是甜。
5、童年的记忆像船儿,扬着帆,划着浆,在似水的流年里——流淌。童年的伙伴像云儿,乘着风,追着梦,在无暇的天际里——飞翔。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