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描写福建与台湾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0:42

1. 描写福建的诗句有什么

《沁园春 和复初省郎韵,纪仲春陪诸名胜游西》

年代: 作者: 曹伯启

掾尉迟亨亨甫,福建同提举毛吉甫山色湖光,宜雨宜晴,春来恼人。笑劳生强半,登临有兴,身司莞库,所向无亲。马服车辕,鹰罹,也算人间一度春。情无赖,怕岸花汀草,弹指成尘。朋簪契我天君。更不管、长须喜与嗔。任把酒论文,且行且止,幕天席地,谁主谁宾。敬德猖狂,春陵笑傲,延寿丹青画不真。归鞍好,向梅山东下,数点行云。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年代:宋 作者: 方回

六桥久客旧湖滨,春日花开不似春。

游学顿无福建子,科名更说梓潼神。

暗惊渊实丘夷事,枉作书痴传癖人。

辛苦湘累辨兰艾,庄生齐物等埃尘。

2. 关于台湾和福建的信仰相同的作文

福建和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两岸。闽台两地地理相近,血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文缘深、语言相通、民间信仰相同、民俗相仿。闽台关系密切。

一、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汉字和汉语,是海峡两岸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它是中华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也是记录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海峡两岸沟通思想和增进感情的媒介。在台湾以闽南语覆盖面为最广,主要流行于大多数汉族的居住区。在台湾,客家话的应用也较广泛。客家人是历史上从中原迁徙到闽粤,尔后又渡海到台湾的。因此,讲客家话的台湾人,视大陆的中原为故乡。台湾的原住民,祖先是大陆南方的古越族,语言为南岛语系。他们的语言和古越族的语言同为复音的粘着语,深厚的文化渊源同样在大陆。可见,汉语作为中国的主体语言,凝结着海峡两岸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借以表达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1945年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流行白话文。从此,白话文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交流工具。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明显地表现在海峡两岸对儒学的共同信仰。17世纪中叶,儒家学说开始传入台湾。1666年1月,台南建立了第一座孔庙和明伦堂,这表明中国封建主流文化大规模地移植到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台湾设立儒学至少有13所,供奉着孔子的牌位。各级学校把《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熹集注》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聘请福建文人赴台教育当地子民,并将大陆的一套办法搬到台湾,如成立府学、县学及各种文社和义塾、书馆(私塾)等等。1687年,台湾实行科举制度,与大陆的教育体制融为一体。科举考试也普及到台湾,其生员(秀才)自1687年开始,集中到省城福州参加乡试。至1894年,共录取台湾文举人304人,武举人270人;进京会试后,又录取台湾文进士36人,武进士12人。

每年1月、10月,台湾各地举行“乡饮”典礼活动,提倡“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亲,外和乡里,无或废坠”。其主旨在于用儒家倡导的社会道德规范教化乡民。

二、民间信仰、习俗相同

台湾民族信仰、风俗习惯与福建民众基本相同。台湾每年举行四次大的祭奠活动: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祭岳飞、五月七日祭孟子、九月二十八日祭孔子、四月二十八日祭郑成功。

3. 关于中国与台湾的诗有哪些

1、《复台》明代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全文翻译:

赶走荷兰鬼子,披荆斩棘,来把宝岛开发;

要付出十年辛勤,才能恢复祖宗基业。

我们有三千袍泽,象一家人样亲爱团结;

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2、《乡愁》现代诗人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3、《台湾,我们等你回家》现代诗人 赵嘉音

荡漾的最终

只为从终点到起点

在我必将经过的波影里

倒映着我的爱人

我那爱人长望的故土啊

那原是你硕果累累

暗香游动的思念

4、《望大陆》近代诗人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5、《七子之歌·台湾》现代音乐人 袁忠宜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乡愁 (余光中诗歌《乡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湾,我们等你回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故乡 (于右任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子之歌·台湾

4. 关于福建和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人物有哪些呀···

福建历史名人: 闽王无诸 汉初 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 不详 开闽始祖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即帝位,封无诸为闽越王。

无诸为闽越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董奉 三国 220—280 长乐 神医 与华伦齐名于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病人多以在其宅周围种杏树以示报答。3 严高 西晋 生卒不详 福州 开凿东、西湖 任原本(今福州市)首任太守,勤政爱民,以治城隘,开城北凿东、西湖,溉田数万亩,被后人爱戴。

4 王审知 唐 862—925 固始 开闽王 王审知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好评。5 陈元光 唐 657—711 河东 开漳圣王 他开漳立州,为漳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6 薛令之 唐 683—? 长溪 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官至太子讲学。7 林鼎 五代 生卒不详 侯官 五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造诣深厚,影响后世,官至丞相。

8 朱熹 南宋 1130—1200 尤溪 著名理学家 进士、中国大儒集大成者,“闽学”创始人。9 游酢 宋 1058—1123 建阳 卓越理学家 集理学、政治、教育、文学为一体。

10 杨时 宋 1044—1130 长乐 理学家 宋代著名理学家。11 李侗 宋 1093—1163 南平 理学家 朱熹老师,平民布衣,著作多。

12 蔡元定 南宋 1135—1198 建阳 理学家 终身布衣。13 刘勉文 南宋 1092—1149 武夷山 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4 胡安国 宋 1074—1138 崇安 理学家 进士、太学博士。15 罗从彦 宋 1072—1135 罗源 著名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6 刘棠 宋 生卒不详 漳平 进士 学问造诣深。17 邹应龙 宋 1172—1245 泰宁 广佑圣王 任四个部尚书,民间称之“广佑圣王”。

18 叶祖洽 宋 1046—1117 泰宁 状元 与邹应龙等3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19 黄应南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省元 与邹应龙等4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0 江廷宾 宋 1109—1166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5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21 肖舜咨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6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2 陈普 南宋 1244—1315 宁德 著名政治家 理学家。23 刘子羽 宋 1096—1146 崇安 北宋名战 战功卓著(年轻)。

24 留正 宋 1129—1206 泉州 丞相 魏国公,从政40年,清正廉明。25 严羽 宋 逝于元初 邵武 一代诗歌宗师 被誉为宋、元、明之桂,诗话第一人。

26 蔡襄 宋 1012—1067 仙游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植物学家。27 吴夲 宋 979—1036 同安 医神 曾任御医,医术高,深受人民爱戴。

28 李钢 宋 1083—1140 邵武 抗金英雄 进士、金兵南犯,他冒死上血书抗金,任宰相,后被贬,含恨去世。29 宋慈 宋 1186—1249 建阳 杰出的医学家 一生经办刑案。

著《洗冤集录》。30 柳永 宋 987—1053 武夷山 著名词人 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31 苏颂 宋 1020—1101 南安 宰相科学家 以制永运仪象台闻名于世。33 陈文龙 宋 ?—1276 莆田 民族英雄 文官,抗元军,绝食而亡。

34 吴玠 宋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 曾大败金兵兀术部,官至四川宣抚使。35 吴璘 宋 1100—1166 武夷山 南宋抗金名将 绍兴初与吴玠共抗金兵,管至太傅。

36 杨亿 宋 974—1020 浦城 进士 管至工部侍郎,性耿直,重气节。32 浦寿庚 元 1205—1290 泉州 著名商业领袖 初为宋官,后入元,成为元商人。

37 卢奇 元 1306—1362 惠安 进士 诗人,做官清正廉明。38 张以宁 元 1300— 古田 文学家 进士,诗人,有较大影响。

39 李贽 明 1527—1602 晋江 著名思想家 文史学家,其实想影响后世,官至国子监博士。40 隐元 明 1592—1673 福清 明末高僧 携徒东渡日本扬法,为日本黄檗宗始祖。

41 黄道周 明 1585—1646 漳浦 著名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 通天文,理数诸书,精诗文,书法,世人尊称圣人,官至尚书,抗清殉国。42 曾鲸 明 1568-1657 莆田 著名人物画家 专门从事人物肖像创作,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人物画家。

43 颜思齐 明 1589-1625 海澄 开台第一人 生性豪放,仗义疏财、身材高大魁梧、率众进台湾、开拓台湾。44 张瑞图 明 1570-1641 晋江 著名书法家 进士、文学史家、书法影响后世。

45 叶向高 明 1559-1627 福清 明朝名臣 任明朝首辅大学士。46 曹学佺 明 1574-1646 福州 明末名臣 著名官员、学者、藏书家、闽剧创始者、自缢殉国。

47 游朴 明 1526-1599 柘荣 进士 万历年进士、刑部郎中,廉史、爱民。48 江日彩 明 1570-1625 泰宁 进士 官至少卿、引荐袁宗焕挂帅(四品)。

49 陈第 明 1541-1617 连江 旅行家 71-75岁游遍五岳、曾任游击将军。50 冯梦龙 明 1574-1646 长州 著名作家 明末文学家,著《三言二拍》。

51 刘中藻 明 1605-1649 福安 名族英雄 崇祯年刑部尚书,清兵进攻时,他率兵坚守福安城4个月不降、自杀。52 郑成功 明 1624-1662 名族英雄 战胜侵略台湾的荷兰统治者,一举收复台湾。

53 威继光 明 1528-1588 登州 抗倭英雄 与余大猷齐名,被后世推崇。54 余大猷 明 1504-1580 晋江 抗倭英雄 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戎马47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身经百战、守海防,抗倭一生。

55 郑和 明 1371-1438 晋宁 航海家 官到四品、率明朝舰队七下西洋。56 蔡新 清 1707-1799 漳浦 帝师 为官50年,任五部尚书,乾隆。

5. 有关描写台湾诗歌

关于台湾的诗歌

>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

浅浅的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6. 请帮我找三句关于台湾的诗句

往事

丘逢甲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天涯

丘逢甲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番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望大陆》于佑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7. 写福建的诗句有哪些

最佳答案1.《享受》

在鼓浪屿的迷蒙雨中,

闲坐在屋檐下,

望着不远处的海发呆,

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再泡一壶铁观音,

一边品茶

一边发呆

这种享受一定会

深入心灵

而且铭记一生

2.《鼓浪屿听琴》

在鼓浪屿听琴

人不想成仙都难

海水一涌再涌

在一排浪的阶梯上敲出的声音

将平生的疲劳隔远

面对一架十八世纪的钢琴

遥想琴王的手指

从这里伸向海中

黑键白键,时间与空间

谁的裙裾从石梯上缓缓步下来

这岛屿是个迷梦

海水正从绿滑向更深的绿

无需高山无需流水无需知音

有石头 有海水 有琴声

当有人从沙滩上拾得宋瓷的碎片

我已认不出自己是哪个世纪的女子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8. 关于台湾的诗歌

[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9. 有一首诗是写的关于大陆和台湾的,帮我找找吧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作者:钮宝国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温馨提示:
本文【描写福建与台湾的诗句】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