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风国殇主题的诗歌

发布时间: 2022-08-01 18:00:37

1. 请以“国殇”为主题,做一首诗

水龙吟》词牌的格律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定格】

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

【变格】

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增韵),仄平平、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经典词作 【水龙吟 作者: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1.云屯水府2,涛随神女3 ,九江东注4 .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5,南柯梦6、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7,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8.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9.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10,泪流如雨

2. 有没有像国殇一样的诗歌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枢兮击鸣鼓(8)。

天时怼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国殇(shang伤):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赞美他们活着是人中的英雄,死了是鬼中的豪杰。热情歌颂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性格。这首诗尽管是直赋其事,但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是《九歌》中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

3. 求屈原《国殇》的诗的赏析点评,300字以上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4. 用现代诗翻译古代诗:《国殇》 麻烦啦,在线等很急很急,谢谢

拿着吴国制造的利戈,穿着犀牛皮制成的铠甲

战旗多得遮住了太阳,敌人如云波翻涌般前进

流矢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战士们奋勇争先

(敌人)侵犯我军阵地,践踏我们的队伍

驾在车辕两边的马一死一伤

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

拿着玉饰的鼓槌击鸣战鼓

一时间天昏地暗,(似乎)鬼神都震怒了

战士们壮烈牺牲,尸体被抛弃在原野上,无人收葬

战士们出门时抱着一去不返的必死决心

战士们出击,在平原上奋迅前进,一下子即离家甚远

带着长剑和秦地所产的强弓

哪怕首身分离报国之心中不止息

真是既有勇气又有孔武有力

始终刚强不受凌辱

虽然身死但是英灵不死

牺牲的将士们的魂魄都是鬼中雄杰

5. 有没有关于勿忘国殇通往开来的诗歌求指点

1、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6. 《九歌·国殇》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

国殇(shāng)出于屈原的九歌.国殇,原文如下: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ū)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身首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本诗开篇描写了战争开始的情景。我们仿佛看到手持锋利吴戈,身皮犀牛铠甲的威武战士,一个残酷的战争厮杀场面。看到战车交错的激烈,嗅到肉搏的血醒;敌军来势汹汹,战旗遮蔽了天日,大队人马像乌云般压过来;敌我双方对射,那密集的箭破空乱蹿,又纷纷落地,战士在箭雨中奋勇争先;敌军侵入了我方的阵角,进而践踏了我军的行列,左右的骖马或倒地而死,或身受重伤;主将战车陷入泥土之中,战马被绳索绊住;主将仍然锤击着战鼓督军奋勇向前;两军厮杀得天昏地暗,上天为之怨恨了,神灵为之震怒了。整个原野(战场)布满了战士们的尸骸……战争的严酷与悲壮,被诗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士们的牺牲精神,惊天地而泣鬼神。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战争场面,虽不如小说那么具体细致,更不如影视给人以真实的画面感,但读者随着跳跃的诗句,于想象与联想中结构着一个又一个场景,却也更具自由度。诗人于有限的字句中留给读者无限的空间,也激发起读者高昂的情感。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激战场面中自始至终回荡着战鼓的雷响、战马的嘶鸣、兵刃刺耳的对撞、战士嘶哑的喊杀……仿佛目睹了战士流出的鲜血,仿佛见到了一双双至死不瞑的双眸,仿佛感受到那悲壮、惨烈的气围,感受到那宁死不屈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战争结束了。诗人在后八句中对这些视死如归的将士寄予了深深的悼念。将士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却一去不返。旷野茫茫,大路迢迢,沙场之上,他们虽死犹生。想当初,他们持着剑,挟着弓;而如今虽已身首异处,却仍凛然如生。他们勇敢又有武技;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诗人对他们报以无限的哀悼与崇敬。

此文为悼念为楚战死的将士.

殇:死在外面,非正常死亡,通常指战死的人;

国殇:一般指为国战死的将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如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降半旗,为死难同胞默哀,5'12国殇日!!!!!!!!

7. 国殇改写成现代诗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温馨提示:
本文【古风国殇主题的诗歌】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