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发展的行径(诗经-楚辞-汉乐府诗-建安两晋五言诗-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散曲-现代自由体诗)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介: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为四言句。继《诗经》之后,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多为五言诗。到了魏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分为:律诗和绝句。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也叫长短句。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近代出现了新文化的“现代诗”。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觰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苏轼
1.
>中的>描述庄姜之美的时候,不惜笔墨的写道: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
2.
>中描写杨贵妃的美: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
西汉李延年为吸引汉武帝的注意,做了一首描写妹妹美貌的诗歌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4.>中描写罗敷的美丽时这样写到: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5.
曹植的>中有: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
6.>里: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7.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
8.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9.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10.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6.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 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9.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
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
斯干》 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
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2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2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诗经》中关于对未来不可知的句子如下:
1、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出自国风·邶风·柏舟)
诗句译文:我的心不是一块石子,想转动就能随意转动。我的心也不是一张席子,想卷起来就任意来卷。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国风·邶风·击鼓)
诗句译文:无论死亡还是生存,无论离别还是相聚,我都与你有着共同的约定。让我握住你的手,与你同生共死,相伴到老。
3、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出自国风·卫风·木瓜)
诗句译文:你将木桃赠予我,我将琼瑶作回报。并非只是为回报,而想永世与君好。
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国风·卫风·淇奥)
诗句译文:有位风采翩然的高雅君子,学问上,如切如磋更精湛;品德上,如琢如磨更良善。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国风·王风·黍离)
诗句译文:知道我心的人,说我这是在为什么忧愁;不知道我心的人,问我这是有何寻求?
《周颂·噫嘻》描写了成王带领万名农夫在田间耕种的宏大场面,君主与名同耕,可说是盛世安泰,民生无忧。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成王带领农夫下田地,播种百谷勤耕耘,速速开垦私田,三十里也不算远,从事耕作要抓紧,万人并耕在农田。
)《周颂·丰年》描写了丰收粮多酿酒的场景,反映了人民丰收,生活美满的喜悦心情:“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丰收年成多粮稻,仓廪修得高又高。囤积粮食千千万,酿酒做醴实在好。)
《小雅·楚茨》描写了农夫在田间锄棘,庄稼繁茂生长的状况,反映了农民无忧无虑的耕种农事生活:“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廪维亿。”
(蒺藜遍田地,扶锄除荆棘。自古种什么,种植黍和稷。
小米多茂盛,高粱也整齐。仓中早堆满,屯粮难数计。)
《小雅·信南山》描述了夏禹治理土地为千里肥田,恩泽子孙后代的事:“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南山田野宽又广,夏禹到此来开荒。
平原洼地皆肥沃,曾孙辛勤种米粮。划定地界又治理,南亩东亩一方方。)
另外,还有反映当时各种劳动生产活动的诗篇,如《周南·芣苢》写妇女们田野采集;《魏风·十亩之间》写采桑女集体在桑园采桑。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
《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
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
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
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
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
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
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
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
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逗长歌正激烈地,魏文帝曹丕《燕歌行》逗短歌微吟不能长地和晋代傅玄《艳歌行》逗咄来长歌续短歌地等句,认为逗长歌地、逗短歌地是指逗歌声有长短地。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逗乐府古辞地,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逗拟乐府地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逗唯才是举地,为此而先后发布了逗求贤令地、逗举士令地、逗求逸才令地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逗求贤歌地、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逗六解地(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看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逗贤才地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逗求贤地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逗贤才地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逗归心地了。逗对酒当歌地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逗人生几何地,不是叫人逗及时行乐地,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逗贤才地,提醒他们人生就象逗朝露地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逗愁地字,逗愁地到需要用酒来消解(逗杜康地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逗愁地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逗愁地。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逗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
地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逗并建圣哲,以贻后嗣地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逗青青地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看地(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看)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地,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逗贤才地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逗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看地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逗贤才地,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逗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看地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逗求才地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
推荐书: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如果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就会看到,唐诗的繁荣不过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学自身演变的结果,它与继承过去文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在中国这个古老的诗国里,诗是最早发达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以前,诗歌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年漫长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既有《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又有《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既有汉魏诗人学习变风变雅、借古题写时事的经验,也有六朝诗人描写田园山水以及运用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经验。此后,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即以诗体诗而论:西晋初期,陆机已经注意到了字音中有高低轻重错综之美。到齐永明时,周顒、沈约、王融等进一步明确了四声的分辨,提出“四声八病”说,开始有意识地在创作中讲求音律的和谐等等,从而创立了“永明体”,即“新体诗”。新体诗发展至梁陈,词汇更加丰富、优美,音节更加和谐、铿锵,平仄、对偶也更加调协、工整。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律诗的雏形。于是经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等的进一步加工定型,才产生了成熟的五律和七律。唐代的抒情歌词――五绝和七绝,也是自六朝乐府脱胎而来。从因革体变的角度看,整个唐代文坛当时的基本情况是:近体诗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逐渐演进的过程,正显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歌行、乐府等古体诗也仍然具有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的余地;而其他的文学形式中,骈文已近僵化,传奇和词在唐后期才逐渐兴起,戏曲则还处在萌芽状态;除了散文在反对骈文的斗争中获得重要成就外,只有诗歌才具备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内在条件,从而成为作家们骋才述志、施展身手的理想领域。这就是唐诗繁荣的内因。
《诗经》中关于友谊的诗句有:
1、《小雅·白驹》——先秦佚名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2、《小雅·伐木》——先秦佚名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译文: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3、《小雅·常棣》——先秦佚名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译文: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4、《国风·秦风·无衣》——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5、《诗经·木瓜》——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留别王维》
译文: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送友人》
译文:人与人之间贵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钱交往,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
4.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齐州送祖三》
译文: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译文: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魏晋】陶渊明《杂诗》
译文: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7.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译文: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8.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不认识你呢?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译文: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12.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明】吴伟业《遇旧友》
译文: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
1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译文: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5.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唐】杜甫《梦李白》
译文: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