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永祚寺取自诗经中

发布时间: 2022-08-01 17:52:46

1. 四川成都双流永祚寺的古文物,古塑像,古建筑,古树,碑文的现

2010年11月17日四川成都双流县应天寺隆重举行灾后重建开光大典。

5·12汶川大地震后,应天寺的殿堂受到很大的损坏,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先生得知后毅然发心捐赠1200余万元重建应天寺。重建后的应天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佛像庄严,呈现出盛唐应天寺鼎盛时风貌。

这个寺庙,是个尼姑庵,在双流的地界,叫“永祚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永乐时有皇姑来此为尼,清康熙又有扩充。

山门匾上的寺名是赵朴初老题写的。现大雄宝殿正在重建,寺庙全成了工地。

在里面转了下,在后面保存完好的观音殿磕了三个头。虽然,没看到什么古建筑、老东西,但学到了一些知识。

“祚”,读“做”音。《现代汉语词典》两解,1、福,2、君主的位置。

这个字,2010年5月18日以前,我不认识。“永祚”,语出《诗经》“君子万年,水锡祚胤”句。

《尔雅·释古》和《说文解字》说:“永”释为“长也”,“远也”;“祚”释为“传也”,“福也”。“永祚”一词便是“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

在寺庙还看到了贴在观音殿柱子上的印光大师开示。反复读了几遍,记住了大师一句教诲“一切人都是菩萨。

唯我一人实是凡夫”。通过上网查,还知道了山西另有一个“永祚寺”,比双流“永祚寺”建的晚,至今只有400年。

但比双流“永祚寺”名气大,其中双塔,成为太原标志。太原这个“永祚寺”,“祚”、与“柞”通用。

长传远福的“永祚”,记住了,不会再忘。永祚寺旧寺重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毁,现新建永祚寺,大殿两座,面积1500平方米,塑有西方三圣、韦驮、释迦和弟子十八罗汉神像等。

已为县佛教开放寺庙。

2. 永祚寺为什么要建双塔

三晋名刹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

双塔寺的建筑方位,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

双塔寺,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内那两座”巍峨壮观,耸入云端的古塔,引人瞩目,才被世人习呼为双塔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渐不被人注视,而俗称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语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水锡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锡祚胤”的略写。《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永祚”一词,似有“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这就是寺名的来由和含意吧。

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 38O余年。初创之时,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所寺院,也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那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于东南隅的那座旧塔。至于那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当时,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关于“永明寺”和“宣文塔”的起建原因,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万历本《太原府志》都曾作过明确的记载。

温馨提示:
本文【永祚寺取自诗经中】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