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健)
2、清晨望晴空,珠山又清明.
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4、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晨出郡舍林下 张九龄 )
5、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金山观日出 陆游)
带有晨的诗词
晨风 诗经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别诗 汉无名氏
晨风鸣北林,熠耀东南飞。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杂诗 左思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游龙门奉先寺 杜甫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念奴娇 李清照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王维
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
续古诗十首 白居易
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草木照未远,浮云已蔽之。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白居易
宿露凝金掌,晨晖上碧珰。
梦微之 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2.雪霁晨起 唐代:李德裕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3.晨起西楼 唐代:许浑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
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
4.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5.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6.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东方欲晓[dōng fāng yù xiǎo]
【解释】东方欲晓,指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望去,天刚刚要亮。
旭日东升[xù rì dōng shēng]
【解释】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金鸡报晓[ jin ji bao xiao]
【解释】鸡开始叫鸣,指天亮了。
黎明[ lí míng]
【释义】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拂晓[ fúxiǎo]
【解释】又称黎明,指早晨在日出之前的太阳已在地平线下6度以上的时段,日常定义是物体已经能够被辨识,而且户外活动也可以开始进行的时段。
1.天将明未明的时候。
《史记·高祖本纪》:“黎明围 宛城 三帀。” 司马贞 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日坐堂皇阅卷,自黎明起,至四鼓无倦容。”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
2.喻指光明或胜利。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黎明来临,预兆早见。”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那种无畏的向往革命的热情,具有黎明前的特色。”
形容凌晨的诗句如下: 1、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春晓》唐代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431346433元稹 译文: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代郑燮《山中雪后》 译文: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3、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画堂晨起》唐代李白 译文:清晨堂上刚刚睡起,有人来报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色远近迷漫了阶级。
纷扬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素寒花草挂一身玉瑕。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4、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唐代陆龟蒙《春晓》 译文:春天的庭院黎明过后,晶莹的露水趴在花上,花丛曲折连环。黄蜂一飞过花朵就变得慵懒困倦,每夜都停留在芬芳的花蕊上。
5、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唐代王勃 《散关晨度》 译文:眼见关山随着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路上轻盈洁净没有尘埃。我乘着白马长啸着离开散关,却看见仙人乘着青牛迎面而来。
重重深门之外竟然便是万丈深壑,房之栋梁也随着这座山婉转连绵。今天扬策出关,不建功立业决不回来。
床是睡卧用具,最初多用于坐,后兼作卧具。
古代的床是用竹片或木板 制成的带矮足的卧榻。《释名•释床帐》说“人所坐卧曰床”,“长狭而卑者 曰榻”。
约在商周时期,榻就已经出现了,春秋时期榻逐渐演进成为床。《诗 经•国风•豳风》说“十月蟋蟀,人我床下”;《诗经•小雅•北山》说“或 息偃在床”。
这说明高出地面,用作睡觉的床的出现和使用是很早的,但还不 是很普遍;能睡床的应该是地位尊贵者或者是家中受到重视的人,就如上述 《诗经》中描述的生出男孩,男孩得睡床;生出女孩,女孩得睡地下。只是随 着时间的推移,床才逐渐成为睡觉休息的专用卧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