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分条概括李贺创作诗歌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8-01 17:51:19

1. 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特点是什么

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 【摘 要】 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

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虚荒诞幻、阴幽飒沓、设色秾妙、雕锼刚硬等四个方面。【关键词】李贺 诗歌意象 美学特征 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虚荒诞幻” 黑格尔曾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

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

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金钗可以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时其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之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如此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①——李贺诗中的意象的确就是这样的怪诡。二、“阴幽飒沓” 李贺生活在各种矛盾复杂交织的唐贞元元和年间,虽然才华横溢、富于幻想、有远大的抱负,但腐朽的政治、险恶的世态、沦落的家境、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等,无不给他以致命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未老先衰的生命悲愁之中:“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庞眉秋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年轻的身躯内包裹着的竟是一颗临老之心。

正是这种与其生理发育极不相称的临老心态,赋予了李贺以老人般的审美感受能力,将他的审美发现和审美选择引向了一个相当特殊的范围,那就是“于昏黑杳冥中写出一派阴幽飒沓景象,令人毛悚”。王思任曰:李贺“人命至促,好景尽虚,故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谢榛云:李贺诗“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时时山精鬼火出焉;苦涩如枯林逆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张表臣说:“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钱钟书先生指出:“求若长吉之意境阴凄,悚然毛骨者,无闻焉尔。

……《神弦曲》所谓‘山魈食时人森寒’,正可谓长吉自作诗境。”②的确,李贺在刻画物象时,津津乐道于物象的老、死、枯、瘦、冷,而对物象雄浑壮阔的一面仿佛视而不见,由此也就形成了他诗歌独特的意象群,如:牛鬼蛇神、白骨幽魂、血雨腥风、荒坟野墓、寒蟾老兔、青狸白狐、老木魅、漆炬阴火、怨月啼花、枯枝败叶、瘦蛟毒虬……这些意象无一不具有“阴幽飒沓”的美学特征。

《南山田中行》一诗较能体现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特点: 秋野明,秋月白。塘水缪缪虫唧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骄啼色。荒畦九月稻叉芽,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诗写秋野凄清幽冷之景:月色如霜,西风萧瑟,寂寥的旷野上杂草丛生,苔藓遍地,庄稼谷物稀稀落落;秋虫在夜幕下唧唧哀鸣,山花在寒风里幽幽啜泣,流泉在石缝中低低呜咽,残存的萤火在荒芜的田陇小路上飞来飞去。

2. “诗鬼”李贺的诗有什么特点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李贺的诗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这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有的诗中也流露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的思想。

3. 谈谈李贺的诗歌创作

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日月飞逝于上,体貌日衰于下”,病弱的身躯与强大的灵魂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李贺似乎常常感受到死神的降临而对生命表现出无限焦灼、深刻的思索和强烈的渴望。

对衰病的吟咏:

v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v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v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v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v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v 吴霜点归鬓,身与蒲塘晚。

唯恐时间流逝:

v 长绳系日

v 老者不死,少年不哭

v 磓碎千年日长白

v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v 酒酣喝月使倒行

v 彭祖巫咸几回死

v 天上几回葬神仙

死亡的意象:

v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兆中寒》)

v 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

v 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v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细玩昌谷集,含叱咤牢骚,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

v 沟通幽冥与神仙世界:

v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墓》)

v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v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络璎。

v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v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v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v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

人间的恍惚迅捷:

v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v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v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v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v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时光的催煎:

v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v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v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王听不得。

v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v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缘。(《官街鼓》)

v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苦昼短》)

4. 李贺性格特点

《隋唐五代文学史》结合心理学对李贺及其诗歌创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性格倾向

其一,李贺的宗室意识很强,诗歌中常以"宗人"、"宗孙"自谓。

其二,"以非凡理想和超人才具而自许"。男儿、丈夫、壮士、英雄、骏马、宝剑,"常常是他在诗中借以表现阳刚之气而自抒怀抱的形象"。

其三,年轻人青春活力的烈性冲动,是李贺精神气质一个显著特征。

2、心理动态的发展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求仕不遂与早衰多病造成了李贺的精神畸变。一方面表现为自我尊崇,青春活力的强烈冲动;另一方面则是怨愤自怜,以至悲观绝望"。这两方面又缺少平衡机制,心理便常常呈现为诡异乖戾的病态。这种病态,在其诗歌中表现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如《官街鼓》、《日出行》、《苦昼短》、《铜驼悲》等,它也表现了李贺对于死亡的憎畏和对于延长生命的渴望。

3、创作倾向

重主观,是李贺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表现有三:

其一,"抒写个人的追求、愿望与苦闷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如阴惨的鬼诗表现了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病态关注;明净的仙诗表现了他超越有限人生的幻想。

其二,"不重摹写而重想象,依凭想象与幻想而构思"。李贺的想象、幻想不仅奇怪,而且跳跃性极大,常给人以突兀之感。

其三,"重感觉,凭借直觉、通感去构造意象"。

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构成了与李贺诡异乖戾的病态心理相适应的诡激凄艳的风格。

温馨提示:
本文【分条概括李贺创作诗歌的特点】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