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
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蒹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 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 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 ,其爱情诗令人赏 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 305 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 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 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 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诗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老文化的开始,中国文学正式 拉开序幕。由于当时社会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自由性和局限性,因 而此时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了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 男女间的爱 情是自由浪漫的,撇开了现代婚姻中“明媒正娶”的束缚,向往自 由。表现男女间纯真的爱情诗篇大多写得十分热烈,那种自由浪 漫的纯真爱情,令人赞叹,他们求爱、幽会的地点、时间大多充 满诗情画意,不是在春天的小河边就是在翠色欲流的树林中,这 种自由浪漫的求爱方式融万物精灵于其中, 正如动物界中一切求 偶的动物一样,大胆而热烈。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 爱情是人们永恒的主题, 坚贞不渝的爱情是男女一生中永恒 的追求。
《诗经》中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诗总是让读者感到有一 种感人至深的诱惑,读来不觉长长嗟叹!犹如嗜酒者拿着醇香的 杜康酒一样, 赞不绝口。”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本诗选自《诗经•周南》,它是《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的开卷之作.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本诗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三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此外,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不会帮你赚得经济上的东西 ,可能也不会看过了书,学过了这些文学也不大可能立刻就使你的生活有多少改变,但是请相信,艺术的熏陶是无价的,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与精神状态。
中国是诗词王国。中国的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以及元人小令,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三千年来,中国诗词,以其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中国的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充溢在人们的生活里。
像《诗经》的《关雎》篇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咏叹爱情的诗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成为人们追求的真理和不断完善自我的格言。
李白的《静夜思》经常在人们思念家乡时引起共鸣。王维的“身在异地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给历来的游子引发了无限深沉的怀念亲人之情。
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哲理,指导人们在遇到困难时要重拾信心,勇往直前,胜利就在前方。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之一,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所以今天的我们才能读到这么多意境如此之美的诗词。杜甫《绝句六首》其六:“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这首诗描写得简明扼要,但却抒写“不尽”,留有余味,制造出了含蓄委婉的意境美。
类似的还有元稹的《行宫》中的“寥寂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平时的语句含蓄地写出了宫女青春已去,闲坐谈论往事的幽怨之情,体现了含蓄的意境美。
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则表现出一种情高韵远的意境美,作者运用自身感官,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使大自然的万物都具有丰富的神韵美。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则是一组动画连拍,先是细雨“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飘落,小草冒芽,却又远看似有,近看却无。诗人巧妙地把握住这个“似有若无,似动若静”的瞬间和特点,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七个字,转达春天悄然而至的脚步。
而读者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嫩绿的小生命在涌动,闪烁,在轰轰烈烈地成长,长到“绝胜烟柳满皇都”。这种动态的表现手法,带给读者的是动态传神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提高了诗歌的文化品位,增强诗歌含蓄隽永的思,更能诱发人们去探索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种类繁多的风格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的构成者,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大致有雄浑、婉约、典雅和平淡四类。
雄浑风格的诗词饱含着炽烈的感情,写景叙事,极排比铺陈之能事,布局运笔变化多端,充满着强烈气势。如杜甫《画鹰》、《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豪放是指豪迈放纵的风格,具有热烈奔放的感情,大胆奇丽的想象,恢宏的气魄。代表作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悲慨是指悲壮慷慨的艺术风格,充满了悲凉苍劲的美。如陈子昂《登幽洲台歌》。
婉约类。婉约是一种委婉曲折,甚至“情致缠绵,音调谐婉”的艺术风格。
它具有细而柔,细而曲的特点。如钱起的《归雁》,作者通过咏雁抒发羁旅他乡的哀愁,创造出悠缓缠绵,凄清哀怨的幽美意境。
杜甫的《春夜喜雨》诗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的心情,抒情之线绵邈悠远,细节安排幽婉缜密。词中婉约类风格的作品更是不可胜数,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均属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我们可以将细致幽婉,绵邈悠远的“缜密”,造诣超妙,耐人寻味的“超诣”,委婉曲折,欲露还藏的“委曲”,意在言外,含而不露的“含蓄”,感情深厚,笔意含蓄的“沉着”,归婉约类。典雅风格的诗词高雅脱俗,表达的感情真挚。
其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这首和诗写了早朝前、中、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作者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
再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三) , 李白的《赠孟浩然》,王维的《山居秋暝》、祖咏的《终南望馀雪》等等均具典雅之美。平淡风格的诗词表达的感受与自然景物融合无间。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客至》、柳宗元的《雨后晓行独。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此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造就此态的不是风;人生在世,流芳百年,诗词的力量影响深远。
曾经我的路走了很长,走了很长还是没有方向,没有风帆的船,不比死了强。是他告诉我“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手更高的山”,所以我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曾经我在那片淡漠的烟中讲着绿色的故事,因为是他告诉我“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于是我看见那“浪拍虎门,雨洗雁塔,风舞红旗,泪洒天涯”。曾经我以为蜗牛升壁,涎干不止;贪人未利,身死不休。
可是是他告诉我,“我要在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于是我学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不辞冰雪为卿热。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从此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清水就可以涤荡灵魂。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
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品读 风格 特点 语言 学了中国古代文学,我感觉到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字,最动人的文字,最擅长抒情的文字。
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
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唐代的诗,一派异彩缤纷的壮丽景象。全面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唐诗充分的酝酿。
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唐诗,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唐诗昂扬的情调,豪迈的气魄;又是清新自然,漫游隐逸的田园生活。即使是在日薄西山晚唐,唐诗也能出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
唐诗,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就像孟浩然的诗一样温和可亲。
他的《过故人庄》,用最朴实的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暂抛开烦恼,应邀去故人家,是最淳朴的深厚的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
但是短短两句描写,渗透着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他也对这山水田园美景十分的喜爱与向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更是在这“田家”淳朴的民风中享受,抛开世俗与不快,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最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的山水田园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朴实自然。甚至淡的看不到诗的味道,却有能在平淡中见醇美,在简单中体会浓郁的情谊。
唐诗又有悲壮雄浑的边塞情。印象最深的是岑参的边塞诗。
融合着自然景象的描写,写的热情洋溢,气宇轩昂!军旅生活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勇武。就如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首先把我们带进“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的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狼烟四起。
更是用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匈奴敌军的来势凶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将军亲自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行军,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英雄军队,必定是“料知短兵不敢接”,而“车师西门伫献捷”也是必然之事!诗中的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盛唐这个时代才具备的精神。唐代,有一匹狂放不羁骏马——“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
他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漫游生活中洒脱的诗,句句给我们展现他追求的自由和他宽阔的胸襟。
那些的不用细腻的工笔画,他的诗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
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去如疾风,纵横变幻。这样的描写,唯其夸张,更加传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一句绝妙的风景描绘,蜀道的艰难险峻,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被展现的淋漓精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人入胜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只有李白的胸怀与豪壮奔放的性格才能装下这样的令人魂悸魄动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下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令人惊起长嗟的奇姿壮彩! 晚唐又有一位一生坎坷,境遇凄凉的接触诗人。
他曾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来告诫当朝君主,但最终在政治上日益失意,壮志难酬。但他的爱情诗篇却是晚唐诗中最灿烂的一抹余晖!他就是李商隐。
细细品读,我们会沉迷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铭骨相思,也会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情感真挚之美和诗人内心的迷惘而伤感。
他的字里行间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生死与共。深沉而绮丽的语言,严肃而浪漫。
真挚的情思,痴迷的心,他的爱情绝唱让读者在诗人营造的炽热的感情世界里的存在,沉迷。他的诗句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他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景中透着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他的委婉曲折的手法和营造朦胧美的特点。我能品出,他的诗句,字字是浓郁的情感琼浆!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
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宏刚健的气魄。
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涪婉,情景交融,曲尽情态。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了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风雅”精神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所谓的“风雅”精神是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在《诗经》中表现为强烈的人性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突出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和独特的表现手法等。
强烈的人性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中人和事的描写大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使中国人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观念,也使诗这种文学体裁很早就从巫术宗教中脱离出来。强烈的人性色彩使《诗经》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使诗成为表达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
《诗经》里所收录的绝大多数是当时的民歌、民谣,其中也不乏有有一部分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作品,主要是农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的总汇。它里面包含着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东西,最明显的,就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面貌往往借着这些诗篇很概括、集中地描述了出来。如《七月》(豳风)里不但描绘了农事生活,同时还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突出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诗经》是在周代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中打上了周代“礼乐”文化的深深烙印,其宗旨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色彩。再加上被孔子删定后,作为教科书来用,它不是作为一般百姓的教科书,而是作为贵族子弟的教科书,教导他们修齐治平、礼乐刑政之道,所以,其用意已经与作意大不相同,甚至可以是毫不相干的。
《诗经》代表着我国早期的文化形态中的理性精神。其中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意识,以大胆、坦诚、坚贞如一为核心的爱情观和以追求精神道德美心的人格道德意识,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道德意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确立,对后世士人形象的自计,对于认识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大有裨益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很有启示的。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表现手法等。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是《诗经》的一大点,作者借助事物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借助描写农事活动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如(《七月》风)
等。钟鼓悠扬,深情赋诗,妙解其意,又是别有一般风味《诗经》采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上,是我对风雅精神的概括。
其实,它所包含的远不止此.《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诗的总结和艺术的升华,它生成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容。这使它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远远超出了诗的界域,关于它的文化意蕴的开掘也将是无限的。
中国的古代诗词诗歌,其伴随的年代不同和随相邻的社会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即便纵览全观古今往悠,也很难找得出真正其精髓,往往诉说的内容以及情感出入甚大,我们从各个不同时期的角度和历史环境的不同逐一来解释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魅力韵味。
唐诗便是我国比较早期的艺术形态,经由唐代这中国较为繁盛的时期,从创作环境来讲都比较其他中国时期都非常温柔,战祸少有,大多享乐太平。那么这些赋闲的文人最大的工作也就只是去扑出文章,提高自身文才,其中诗词作为主要的沟通手段被推向了历史最高时期,也属于全盛时期,大多盛行于当时的诗人其实都有官史,部分文人文章虽妙,虽德却也不似他们这般声名远播,所以便更是不罢笔,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得文章越来越美,他们满心的抱负任凭满腹的文章通通在触景伤情这样的环境下一蹴而就,随着格式韵调和文法的创造,诗句几乎已经不再是闲情逸致消雅之用,完全变成了对世对人对景物的一种抒发感情的工具,那种单凭寥寥数字拼凑出来的段落构成了它独立的文法形式,是其他形式不能比的简单干练,却有包罗纵深,似有无尽的意思,却也简单的可以。
唐宋两代皆是大家辈出的两个年代,“词”这一种文字形式在宋朝活的空前的流传,词能言诗所不能言,期间各种格式词牌变换,也是文人骚客作为攀比的一种竞技游戏,对词吟唱也变成了那个时候的游戏,就如同打斗地主一样,一方出牌另外一方找到方式方法去与之匹配甚至超越先前,那么斗地主中那几张复牌是否要选择,则就看是否要加上题目或者一炷香一盏茶的时间,妙趣横生,稍有些才识的文人都会去一试身手。到了现代为何宋词之美就无法复制呢?那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以及生活的状态多元化的规律,已经让这一静态安逸的美基本覆盖,所以我们往往去赏析这些词赋的时候,都带有一种距离感和美感,因为我们并不是身处于同一个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实难去体会起真正的魅力所在,之所以我们还能够去欣赏和听到这些解释性的文字,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一些东西还存有一定的疑虑,就好像你思考历史问题时会讲自己的心态强制性的代入到当时的环境,虽然有代入感但是也同样缺乏临实感,我这里推荐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尝试去理解一个大家所撰之诗词,不依赖任何的搜索引擎和资料书目,去自行理解其中的含义,那时可能和原本之有所偏差,但不要担心,然后自己仿照其中任意一篇自行撰写一次看看,一定要亲自尝试,才能身临其境那种为求完美,又一蹴而就,为了一个字脑袋卡壳想不出来的那种交迫和兴奋,那种幻妙的感觉不言而喻的。
------------------------------------------------------------------
以上均为俾人亲自撰写,并无抄拟效仿之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百度知道“国故之学”团队 天不愁,如若您还需要其他帮助请直接加QQ391902644
寒假里,妈妈说,推荐我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感受古代的真实生活,身临其境。我兴致勃勃地接过来,《诗经》?带着疑问,我踏着春秋之风,走进《诗经》的田野,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诗经》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诞生于先秦时期,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计有305篇之多,以抒情为主,有《风》、《雅》、《颂》三部分。
读《诗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走进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有描写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国风·唐风》中,“王事靡弊,不能?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有表达对亲人、家乡的深深思念,如《国风·魏风》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讽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如《国风·邶风》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妈妈告诉我,她曾听人说,阅读《诗经》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种朴实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飞,夏日之习习谷风,秋日之蒹葭(坚加)苍苍,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国风轻漫过身边,可以倾听到先秦诗人的感叹之声拂过耳边。
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诗经》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我还没有那样高的意境,可是,我对《诗经》却真的迷上了。每当翻开它的时候,总会被它古朴的辞章、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