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
残照:夕阳的余晖。宋·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
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
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宋·黄庭坚《念奴娇》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
穷秋:深秋。宋·秦观《浣溪沙》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
背西风:背向秋风。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宋·秦观《满庭芳》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
形容秋风落叶凄凉诗词
1、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3、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唐朝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5、唐代戴叔伦的《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缩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
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金风飒飒金风:指秋天的风。
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
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
秋风带来了凉意。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1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例: 亦作秋高气肃同义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天高气清天高气爽 天高云淡天高:天空高远广大。
天气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秋高气和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例:“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桂子飘香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天红叶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描写秋风落叶的句子)故称为红叶。
霜天:严寒的天气。秋阳杲杲盛暑炙热的太阳。
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秋阳:秋天的太阳。
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丹枫迎秋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
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
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秋行夏令令:时令。
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春华秋实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2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一叶知秋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例:“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