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扶倾济弱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
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扶危济急 犹扶危济困。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扶危济困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负气仗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积善余庆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
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 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急公好义 急:急于。
热心公益,见义勇为。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
急人之困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难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
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济寒赈贫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济苦怜贫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济困扶危 济、扶:帮助。
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济弱扶倾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济弱扶倾。”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济世救人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解囊相助 囊:口袋。
拿出财物帮助别人。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
明·张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矜贫救厄 矜:怜悯。
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救困扶危 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救难解危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救灾恤患 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义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
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乐善好义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普济群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同“普度众生”。普济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同“普度众生”。轻才好施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轻财仗义 犹轻财重义。
指轻视钱财,重视。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仗义执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释义]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语出] 《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近义] 理直气壮 直言不讳
[反义] 违天悖理
[用法] 用于形容某人凭借道理;不畏恶势力;说公道话。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他为人正直;乐于排难息事;敢于~。
[英译] speak out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