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作者: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有“断肠处”一说)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1、又过清明节
宋
苏轼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copy草歇》
2、逆旅清明节
宋
赵长卿
《虞美人·东风卷尽辛夷雪》
3、异国清明节
唐
韦庄
《遣兴》
4、落花飞絮清明节
唐
魏承班
《渔歌子·柳如眉》
5、韶光正近清明节
宋
朱淑真
《春晴》
6、景近清明节
宋
朱淑真
《春日有作》
7、家人自作清明节
宋
陆游
《寒食临川道中》
8、东风也作清明节
宋
陈与义
《清明二绝》
9、三月清明节禁烟
宋
释慧开
《偈zd颂八十七首》
10、寒食清明节
宋
释祖先
《偈颂四十二首》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宋】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
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诗 之 一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清 明 二 绝 之 二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
清 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 明 诗 句 名 篇
《途 中 寒 食》(唐)宋 之 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 食》(唐)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 门 即 事》(唐)张 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 明》(宋)王 禹 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 惟 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 食 上 冢》(宋)杨 万 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 行 即 事》(宋)程 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 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 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江 城 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清明诗1
清明时节,四野俱晦。
悲风阵阵,愁雨霏霏。
鸟雀侧视,草木竦立。
举烛烧天,叩脑捶地。
既予人生,何置人死?
还我至亲,神明不理。
痛哉惜哉!歌以悼之。
清明2
雨疏风清柳婆娑,飞花不解行人色;
当时轻狂笑来世,如今黯然悲奈何。
冢前松柏相拂拭,新碑杂尘自销磨;
帖法右军成丧乱,始知人间有蓼莪。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清明时节雨纷纷(唐·杜牧·《清明》)
2、愁闻一霎清明雨(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3、一霎清明雨(宋·欧阳修·《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4、红恨清明雨(宋·晏几道·《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5、舞烟眠雨过清明(宋·晏几道·《浣溪沙》)
6、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宋·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7、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欲过清明烟雨细(宋·欧阳修·《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9、三月清明天婉娩(宋·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10、舞烟眠雨过清明(宋·晏几道·《浣溪沙》)
11、乱山深处过清明(宋·苏轼·《南歌子·日出西山雨》)
12、深深庭院清明过(宋·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13、犹未清明过(宋·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4、更值清明风雨夜(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巫山古县》)
15、细腰宫外清明雨(宋·黄庭坚·《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
16、才是清明三月近(宋·辛弃疾·《贺新郎·著厌霓裳素》)
17、满城风雨近清明(宋·无名氏·《西江月·梁上喃喃燕语》)
18、小园才过清明(宋·无名氏·《满庭芳·梅子成阴》)
19、清明将近春时节(宋·无名氏·《鹧鸪天》)
20、踏歌椎鼓过清明(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木兰花 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平乐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南柯子·春景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凄凉怀抱向谁开? 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
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点绛唇·春愁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