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投】投送.
【琼】美玉.
【琚】佩玉.
【匪】非.
【永以为好也】希望能永久相爱.
【瑶】美玉.
【玖】浅黑色的玉.
翻译:
她将木瓜赠送我,我拿琼琚回赠她.此非回赠想报答,欲结深情永爱她.
她将木桃赠送我,我拿琼瑶回赠她.此非回赠想报答,欲结深情永爱她.
她将木李赠送我,我拿琼玖回赠她.此非回赠想报答,欲结深情永爱她.
解读: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句简洁易懂,赞美了爱情的美好.在诗中.“她”送给“他”木瓜、木桃、木李等水果,而“他”却回赠“她”美玉.这看起来很不对等,但正是这种不对等,深刻揭示了爱情的实质不是获取,而是给予.诗中也给出了说明,“他”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能和“她”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就是作者自己。
附:
"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品注释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木瓜》读解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被《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喜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笔者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瑶(瑶、玖);匪以为报,水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瑶(瑶、玖);我以琼瑶(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读感:"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真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挑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仪式。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 卫风 木瓜从形式上看,没有使用诗经常用的四言格式,而是采用5535的形式。虽无四言的严整,但是三言五言错落有致,变化中有强调,后世《阳关三叠》与其相似。使用的表现和修辞手法有【反复】,【叠章易字】,而从表达的程度上看则表现出情感在一步一步加深,特别是从表现艺术手法上看,这正是诗经的一大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的咏唱,可谓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百零五篇也不是很多了^_^
我觉得不需要背下来
因为如果你背下来,不久变会忘掉
我们是读书,不是要背书
主要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了解我国的文化精髓
让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看待《诗经》的
——《诗经》的艺术成就到底有多高呢?
孔丘哥们在《论语*学而第一》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呀!就是很纯粹,很地道,很真,很很艺术的意思。
——学了《诗经》能有什么好处呀?
好处大了去了。据《论语*先进第十一》中记载:“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看看!人家南容就把《《诗经》》三百篇里的一篇里的一句话:“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翻来覆去地念,就白捡了个漂亮老婆。还有哪——孔丘哥们还说了:“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丘哥们的意思是,诗三百只要活学活用,就能当大官,能当大使常驻联合国。
——学习《诗经》有多重要?孔丘哥们在《论语*卷九 阳货第十七》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乖乖,一本《《诗经》》可以拿来抒情,可以用作观察社会的探察器,可以装饰社交形象,还可以用来发牢骚骂娘。其中的道理就近可以让自己当个孝子,往远了说还能搏个忠臣的历史美名。还有哪,读了《《诗经》》还能帮我们多多认识大自然里的好多奇妙的东东。嗯,看了孔丘哥们这个介绍,我已经心动了。咦?还有个小故事?
——据《论语*季氏第十六》记载:“(孔丘哥们)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它,那选一些比较出名的篇章来读就行
如果你想理解它,我建议你还是把它通吃了~
希望有帮助^_^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