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种种意象

发布时间: 2022-07-31 21:14:40

1.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跪求出现在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常见意象示例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其他类: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2.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总结

《月下独酌》诗中把明月作为抒情意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寂寞高手。

3. 结合诗歌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的理解(400字)或多义性的理解

一、前言 今天,当人类进入光怪陆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伟大的21世界时,驻足观望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活色生鲜、意味隽永、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画卷。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不灭的魂灵。对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关注,是肯定生命个体价值,丰富拓展个人生活,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建设繁荣发达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

现从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形态,生成因素及对现代文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了解认识把握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意境美。二、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形态 (一)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诗歌意境美的论述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达到的极致是什么?对此中国历代文人学者都有精辟独到的论述,如“宏斯三义(诗的兴比赋),酌而用之,干之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钟嵘《诗品序》,如“(诗)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诗家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如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意于言外,然后至矣。”

欧阳修《六一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浪沧诗话·诗辨》,“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宜博。”

王世贞《艺苑卮言》等等。我们说诗味无极,韵外之致,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专诣为境等等,包括后来袁枚的“性灵说”,王士祯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是指诗歌创造所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

“境界不以大小定优劣”〔1〕,中国古代诗歌创造出的诗歌意境美是异彩纷呈的,或体现为冲淡平和,清明秀丽,典雅含蓄的优美意境,或呈现为雄浑劲健旷达,沉着高古慷慨的崇高壮阔美。(二)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形态 优美和崇高(壮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两个基本的形态。

冲淡平和,清明秀丽,典雅含蓄体现为优美;雄浑劲健旷达,沉着高古悲慨体现为崇高壮美。具有优美形态的诗歌侧重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具有崇高壮美的诗歌侧重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对立中的突破统一,两者形态不同,殊路同归,追求终极的天人合一,自在人生的永恒境界美。

1、优美的诗歌意境 1)冲淡平和美 冲淡平和美,主要是指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创作的田园诗,多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即景,表达一种淡泊功利,悠游不迫,满足自在的生活状态,营造一种和睦喜爱的处世情怀,传达一种宁静致远的和谐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王维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侯荆扉。”

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汤式的“近山近水人家,带烟带雨桑麻。当役当差县衙。

一犁两耙,自耕自种生涯。”。

2)清明秀丽美 清明秀丽美,主要是指以南北朝大小谢(谢灵运,谢脁)、王维、李白、孟浩然、韦应物等人为代表创作的山水诗,用自然清新、明艳清丽的语言描物写景,抒情表意,创作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

3)典雅含蓄美 典雅含蓄美,多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写景空旷幽远别致,写人温文尔雅特立,写情绵绵不尽,洗练的语言,表达一种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凝重美。如《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汉乐府《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一团银,夜久更澜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曹植《雁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刘长卿“。

4.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 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 “西楼”也是送别之所。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 ,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 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 人格的象征。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 “丁香 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 时依依难舍之情, “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 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 、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 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 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 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 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 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

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 ” 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 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 “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 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 ”写出了 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 ” 的惆怅。

也表达思乡之情。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 、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燕子: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 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四、乐器类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凄切的声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

张孝祥《六州歌 头》“笳鼓动,遣人惊。: ”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五、风霜雨雪类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明月,以明月表离愁别绪,表思乡之愁。

水在古代诗歌里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冰雪,以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云:游子、飘泊 六、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5. 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6.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一、古诗词常用意象

月:思乡,怀人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

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蟋蟀:又叫促织,跟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猿猴: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

7. 试论古典诗歌几个常用意象的基本特征

一、忧愁类意象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梧桐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诗中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二、思念类意象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

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正是鹧鸪的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起诗人无限的愁绪。三、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温馨提示:
本文【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种种意象】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