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习方法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

发布时间: 2024-07-01 00:02:18

题目内容: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都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当即写下《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尽看长安花。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正式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个皇帝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举制度对唐朝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隋唐之前选拔人才的依据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为社会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现在的人才观、教育观来看,你认为科举制有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隋朝。

(2)唐玄宗。

(3)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4)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5)门第高低。

(6)维护封建统治。

(7)考试科目不全,过于片面,形式太过死板等。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明经、进士:科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主要考察诗赋),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考生的治理政事的能力。

温馨提示:
本文【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由作者教育身边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