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史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形成和完善分别在哪个朝代?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常设科目是什么?“关中八景”中有哪两个与该制度密切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什么予以唐太宗如此高的评价?至少说出三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完善于唐;明经科和进士科;雁塔题名、曲江流饮。
(2)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选贤任能。通过考试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用人政策:虚心纳谏,选贤用能;文化教育上,完善科举,扩大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该题暂无解析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明经、进士:科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主要考察诗赋),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考生的治理政事的能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