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6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小题1:了解民俗节日。今年的九月三十日是中秋节,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属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2分)
A.赏月包粽子
B.赏月尝月饼
C.踏青尝月饼
D.赛龙舟包粽子小题2:探究下列诗句内涵: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属于以上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2分)
A.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
B.描述民俗节日活动和节日气氛。
C.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
D.每个民俗节日一定跟某个特定的名人有关小题3:品评民俗节日。结合第(1)题和第(2)题,下列选项对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B.民俗节日,仅仅是个“小吃节”!
C.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D.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民俗活动的认知能力。包粽子是端午节踏青属于清明节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上面的诗句没有反映民俗活动一定与名人有关。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民俗活动的认知能力。民俗活动有很多的纪念意思,不仅仅是“小吃节”。
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