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图所反映的季节是(夏、冬),并说明理由。
(2)造成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的原因什么?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如何减小这种状况
(3)M、N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判断理由是什么
(4)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说明选择在什么地方适合?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你认为将如何实现?
(5)分析表格中的资料,回答问题。
国家
日本
D国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万km2)
37.8
32.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500
7632
236
1766
人口密度(人/ km2)
331
231.6
1.5
2.3
D国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如何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
(1)夏季
图河流大致位于190N、105°E左右,该地区的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也是夏季最大,故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比年平均盐度低,等盐度线向海洋方向凸出。
(2)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
(3)M M为一小岛屿,N为近海盆地。
(4)C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开挖运河。
(5)不适当。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两种资
源得到最佳结合,就会达到两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等值线的判读是解析本题的关键。季节可以根据等盐度线的变化来推测;河口地区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是强烈的地区,泥沙的沉积改变了海底地形;M和N两地的等深线是闭合的,但M为一小岛,N为近海盆地,如果建度假村在要M地;港口的选址要考虑海湾和水深等条件,图中C地距离河流近,且此地河流处也可建设河港,如果修建人工运河,就可以江海联运。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两种资源得到最佳结合,就会达到两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