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反思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优选4篇)

发布时间: 2024-06-29 18:31:06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1)

24时计时法,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课上得很糟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如:情景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可能因为故事有的不生动,没太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由于没有很好地了解、引导学生发现24时记时法的规律,致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不够熟练。学生讨论时比较注重形式,应让学生多说,多练。

3、课前没有认真地读好教材

第一题中教师没有引导到位出现了失误,由此体会到,对于新课程,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细心地“读懂”“读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也不能轻易放过。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今后我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2)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本节课我的教学体现了这一点:

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24时记时法的实际用处。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改的新理念,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如:情景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可能因为故事有的不生动,没太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由于没有很好地了解、引导学生发现24时记时法的规律,致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不够熟练。学生讨论时比较注重形式,应让学生多说,多练。

3、课前没有认真地读好教材

在“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中教师没有引导到位出现了失误,由此体会到,对于新课程,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细心地“读懂”“读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也不能轻易放过。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3)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紧扣实际,又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大家都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引入新课,用体现一天经过的一组照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朗诵,使学生感受一天的时间进过,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选择生活中的例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肯德基商店等,既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了播报国家大事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都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特别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实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总结,重视板书,有效突破重难点.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是:把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时记时法要注意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自己派代表向全班发言.再让学生完整的说出各小组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规范的简洁的总结,并通过课件将总结的重点加以圈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的知识.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在教学中,我力图做到。

一、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1、通过老师拨钟面,帮助学生认识一天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结束的。一天时针会绕着钟面转两圈,所以一天有24小时。

2、通过课件显示0时——24时每一个时刻的出现,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明白了24时记时法的来历,理解了这节课学习的课题。

二、紧密联系生活加深学生感受

1、老师拨钟表的环节,学生不但要看钟面说出时间,还要说说这一时刻自己通常在做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每天做某件事情的大概时间,把日常生活与时间联系在一起。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你都发现哪儿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了,接着老师出示课件,通过画面呈现,学生知道邮电、交通、广播和电视等一般采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三、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发现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处观察、对比点。

1、仔细观察钟面(出示课件),想一想钟面外圈的数和它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就会有:内圈的数加12就是外圈的数;外圈的数减12就是内圈的数 ;外圈的数比内圈的数多12 这样的发现。

2、学生观察、对比用普通记时法记录的一天24小时的表格,会发现1——12的'数字各出现了两次,前面有时间词加以区分

3、通过列表的方式,将普通记时法转换为24时记时法后,学生又一次通过观察和对比,可以得出:普通记时法要用时间词区分,24时记时法不用时间词;普通记时法用的数是1——12,重复了一次,24时记时法是用用的数是0——24,分别只用了一次;第一列表(前半天)普通记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记时法没有时间词,数一样;第二列表(后半天)普通记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记时法没有时间词,数不同,24时记时法都是用普通记时法的数加上了12诸如此类的发现。虽然此处学生的表达还不能做到清晰、完整,但他们知道如何转换,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这几处观察、对比点的设计,也正是为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服务的。

温馨提示:
本文【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优选4篇)】由作者学习有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