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习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发布时间: 2024-06-28 18:10:44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材料六: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分)

(2)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分)

(3)请说出这条“河”的南北起止点。(2分)

(4)除该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5)从材料六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2分)

(6)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3分)

最佳答案:

(1)隋朝大运河。(1分)隋炀帝(1分)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

(3)南:余杭;北:涿郡。(2分)

(4)长城、都江堰。(每个工程1分,共2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5)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得分。)

(6)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史实。材料一中的“河”是指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后的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南:余杭;北:涿郡。除大运河外,古代著名工程还有长城、都江堰。从材料六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我们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考点核心: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且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温馨提示:
本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由作者教育有故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