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习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十三)

发布时间: 2024-06-28 01:53:23
今天学分高考小编整理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十三)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F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春江花月夜

(2)“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试题解析:

张说的《��都引》是借凭吊古迹而抒发胸臆的怀古之作,诗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主要是缅怀和描述曹操生前的非凡业绩,以寄托自己的凌云壮志。诗的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蔽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城郭”和“西园”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更衬托出今日邺都的凄凉冷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本题选材又有新突破,考的是唐代的歌行体——盛唐七古。第一空文学常识比较简单,第二问是赏析两首诗句的理趣与人生感悟,回到了诗歌内容的考查。抓住“人生感悟的差异”这一命题暗示,结合诗句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温馨提示:
本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十三)】由作者学历小助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